國企告急!國資告急!(1 / 3)

國企告急!國資告急!

國外有個“加拿大”,中國的有個“大家拿”貪婪者各顯神通,爭先恐後地把黑手伸向國有資產,坑蒙拐騙貪占,無所不用其極,國企告急!國資告急!

(一)黑手侵占,隱性漏鬥

我國是公有製經濟的國家,在一些人的思想裏,所謂公有製就是財產公共所有,也就是你有我有,大家都有。既然大家都有份,我拿點國家的東西,又有什麼不對。又不是偷、搶,何況拿了用了,然後還給國家。由於人們普遍有這種理直氣壯拿國家的思想,所以,國有資產被侵占的現象普遍存在。

侵占,包括非法侵占和無償占用。非法侵占是犯法的,雖然也有鋌而走險的人,如我們常看到報刊等媒介報道挪用公款炒股、賭博的案件。這些人,炒股賺了,賭博贏了,將錢還給公家,炒股套住了,賭博輸掉了,沒錢頂上挪用的公款,便東窗事發。但是這些非法侵占造成的國有資產損失是有限的,與無償占用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無償占用在一般情況下是名正言順的,手續齊備,合理“合法”的。其普遍程度,其嚴重程度,是難以估量的。

1.公款私欠

私欠公款漏洞有多大?據1997年底有關方麵對某一中等城市3410戶企業(占該市企業數量的1/3)調查結果表明,個人拖欠公款達4529萬元。全國有238個中等以上城市,若按此比例推算,私人拖欠公款就要達到500多億元。

私欠公款呈多種表現形式:一是“以權拖欠”。某些廠長、經理把企業視為己有。私人要用錢就向企業借款、欠款;二是“搭車拖欠”。某些企業中層幹部見頭頭們都欠款,也紛紛效仿;三是“出差拖欠”,這是最普遍的一種拖欠形式。隻要一出差,就遲遲不結帳,拖欠尾款為個人所用。特別是企業中的供銷人員多利用出差機會長期拖欠企業大量公款;四是“換崗拖欠”。某些承包人在變動工作崗位時,他們在原單位所借公款,也就找一些借口,從此不結帳,長期拖欠;五是“建房拖欠”。有些企業為緩解住房矛盾,允許某些職工建房、購房時可以借欠公款。如某企業僅這方麵的個人欠款就達9.48萬元之多;六是“白條拖欠”。某些企業的非主要領導,某些出納會計的關係人,他們以白條借據向企業借款,出納會計又以這樣的“白條”充當庫存現金。其實這些庫存現金已成為私人欠款;七是“外來拖欠”。現發現一些企業主管部門以及經濟杠杆部門的某些幹部,也把手伸向企業,拖欠企業公款。

私欠公款的危害性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它加劇資金短缺,製約企業生產經營。由於經濟領域內各種矛盾的綜合影響,相當多的企業處於自身資金嚴重短缺和社會融資不寬鬆的雙重困境,加之產品積壓等因素,企業的生產經營已是步履艱難。在這種狀況下,一個企業再被個人拖欠數萬元乃至幾十萬元的資金。這豈不是雪上加霜,製約企業的生產經營嗎?

其次,它幹擾金融秩序,造成銀行資金流失。事實上企業沒有資金來源借給個人,所借資金都是銀行給企業的貸款,從而使銀行資金不能發揮其正當作用。例如,有關人士曾對某市10家工商企業進行了抽樣調查,10家工商企業截至1996年8月末,銀行長、短期貸款餘額為9149萬元,其中,職工個人借款總額就有138萬元。

2.公款私存

據權威機構估計,全國公款私存達1000億元以上,僅每年流失的銀行利息就近30億元。公款私存者主要有兩類人,一是企事業單位的領導,二是會計出納人員。

3.公房私占

當今中國,有許多現象是相互矛盾的,住房問題即是其中之一。一方麵我國尚有300萬困難戶人均住房不足4平方米,在一些大城市如在上海、北京、重慶等城市三代七八個人同住不足20平米的平房裏並不少見;一方麵是有些人擁有大量的公房無人居住,據推測擁有兩套或兩套以上公房的人家,在北京至少有10萬戶。原北京市副市長王寶森擁有47套公房,他送人一套住房,就像送人一包煙那麼容易。擁有多套公房的人有三類,一類是有權有勢者,單位每次分房都少不了他們的份,因為分房權就在他們手中;二類是因為工作調動,原單位住房未退,新單位又分新房。某部委有位局長,擁有一居、二居、三居、四居共五套住房,每到一新單位都要一套住房,官越做越大,房越住越寬,越住越高級;三類是舊房改造中鑽了空,得到便宜的,這類人大多是平民百姓。許多城市在舊房改造中,實行的是一間換一居的政策,如舊房的地段好,而新房在偏僻地段的,一般是一間換兩居,有幾間房就會有幾套房。這部分房在近幾年的房改中,象征性交了一點錢,便成了私房。

4.公房私租

在一些住宅小區和報紙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房屋求租廣告,房屋地段較好,價格低廉,但有一條就是要為出租方保密,這些房屋大都是公房私租。至於全國到底有多少公房在私租,有關專家說:“這是一筆誰也算不清的糊塗帳。”

5.無償占有,有償使用

一是土地無償占有,有償轉讓。目前,我國城鎮各類工廠、企業、機關、商店等單位所占用的土地絕大部分是由行政手段無償劃撥得來,真正有償使用者微乎其微,僅占0.1%。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興起,人們逐漸認識到土地是價值極高的資產,許多土地的無償占有者便將土地悄悄地推向“黑市”——土地隱形市場,獲取無本萬利的收益,通常的做法是一些地處繁華地段的單位把原有主業壓縮到僅具有象征意義,然後把土地提供給開發商,或坐收巨額地價,或以地入股分房,改建賓館、酒店等,發展第三產業。這種土地交易的“黑市”與外彙黑市、走私商品黑市不同,經常是公開半公開進行的,有雙方的正式合同,有的甚至還經過公證。二是“全民辦集體”無償占有國有資產。國有企業為了安排子女、家屬就業、分流剩餘人員,在辦集體和各類三產企業過程中,無償劃撥奉送國有資產。據國資管理局統計推算,全國各類集體企業無償占有國有資產至少有190億元。三是行政事業單位無償占用國有資產搞創收。國資管理局根據典型調查,保守估算全國行政單位為搞創收,無償占用國有資產至少在100億元以上。

(二)虛開發票、滾滾濁流

虛開票據,開假票據,不僅是大貪汙、大侵占罪犯的慣用手段,也是貪圖蠅頭小利的人們“滋潤”生活的慣用招數。虛開一張發票,少則幾元、幾十元、多則幾千、幾萬甚至幾十萬、幾百萬元,就神不知鬼不覺地進入腰包。這種活,不僅有職有權者會耍,普遍職員甚至連民工、保姆都能耍得溜溜轉。其普遍程度,可以說,從中央到地方,從企事業單位到國家機關甚至連公檢法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虛開一張票據數額也許並不太大,但因為幹的人實在太多,而且顯性畢竟少,大多數是隱性的,所以虛開票據,開假票據所造成的國有資產流失到底有多大,就是神仙也沒有辦法弄清楚。

1.旅差單上的腐敗

出差的夥食補助和住宿標準,有關部門已經規定得相當具體、明白。然而,真正嚴格執行標準的已不多見。

某國有企業,1995年,僅旅差報銷費一項就高達20多萬元。根據職工的舉報,有關部門對其財務進行了審計。結果發現,有相當一部分旅差單填寫了“假冒”內容。如張某旅差單上寫明“某日王經理等10人到某地考察”。但是,查閱工廠大事記卻發現,這一天王經理根本沒有出門。有一些旅差單上,出差對象有名有姓,就是全廠職工的花名冊上找不到其人。這些從其它部門嫁接來的“外來”旅差單,有些是主管部門領導出差拿到企業來報銷的;有些是外來客戶聯係業務的;也有上級領導到基層檢查工作由企業負責安排接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