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武漢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核查,由於哄搶,盜竊,平均每年給武鋼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至少有3000多萬元。
遭到哄搶、盜竊何止武鋼,遼寧鞍鋼更慘,每年遭搶盜損失5000多萬元。據《工人日報》1997年8月14日報道,大秦鐵路遭哄搶損失嚴重。報道說,大秦鐵路西起大同,東至秦皇島,全長600餘公裏,是我國目前重要的現代化運煤專線。可就是這樣一條國民經濟的大動脈,卻正在遭受著一場曠日持久的瘋狂搶劫。
光天化日之下,坐落於河北省境內的王家灣車站,一列滿載的煤車剛停穩,便見上百人從路基下竄了出來,個個一手持鍬,一手抓梯,敏捷地攀上了車廂。一會工夫,線路外側便堆起了大堆大堆的煤炭……
夜幕籠罩下的撫寧北站,一列煤車剛剛進站,便有幾輛三輪農用車出現在車站對麵的站台上。就在明晃晃的站台燈下,三輪車有序地排開,接著便是鍬與煤、煤與車的砰然撞擊聲。不一會兒,在突突突的發動機聲中,一車車凝結著煤礦工人和鐵路工人血汗的烏金便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起初,隻是試探性地偷掃回空列車。他們一般三五一群,揣一種裝過化肥的編織袋,想方設法爬起回空車。
成功的輕易和僥幸助長了偷掃者的膽量,他們的隊伍迅速擴大,多時達上百人,偷掃變成了哄搶。
由於車門常常被哄搶者砸開,撞壞,列車高速運行時,車門將信號機等鐵路設施打翻打壞的事故屢屢發生,嚴重威脅著列車的運行安全。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偷掃哄搶不但沒有得到扼止,反而迅速升級,演變成對滿載列車的瘋狂搶劫!搶劫者不管白天黑夜,公然趕著馬車,駕著機動車,對停於站區內外的列車進行明目張膽的大肆掠奪。更有膽大妄為者拆除橋梁護板,將滿載列車的車門打開,將成噸成噸的煤炭放流到橋下。在毗鄰官廳水庫的一個小站,一列在站內停留的煤車竟有20多節停駛20多個小時。當公安到達現場時,一側站台上仍停放著十輛拖位機和三輪車,聚集著數百名手臉滿是煤黑的村民。
來到被偷搶嚴重的幾個車站,由站內到站外,數公裏的路基上下,到處覆蓋著劫煤者遺棄的矸石和煤粉,狼藉一片。站場幾乎變成了煤場,而站區附近的村莊裏,村民的院落幾乎無一例外地成了小煤場。由此,我們不難想象國家損失的巨大。
同日,《人民日報》報道了寶中鐵路設備被盜事件。
位於陝甘寧邊區的寶(雞)中(衛)鐵路,是為加快大西北經濟建設步伐而決策上馬的一項國家重點工程,自1996年6月通車以來,線橋設備、配件被盜現象相當嚴重。據固原工務段初步統計,已有13座橋梁、10.2公裏線路,36個道口、8座隧道基本設備及配件被盜竊過,直接經濟損失近百萬元。被盜最嚴重的洞子口中橋,不到一年時間裏,除正線外,其餘部分已百孔千瘡。
石油是國家重要戰略資源,是寶貴的能源。但是,油區盜竊、哄搶油氣資源的案(事)件不斷發生,非法掠奪性、破壞性開采原油、天然氣,破壞石油資源和煤炭資源的局麵令人擔憂。
為此,有關方麵曾對遼河、中原、勝利油田進行了實地考察。考察中,一幅幅令人觸目驚心的侵害國有資產的畫麵展現麵前……
僅中原油田通往鄭州、開封、安陽的長輸管線,每天損失天然氣30—50萬立方米。1996年8月9日,通往湯陰的長輸油管線被不法分子鑽開,外泄汽油上百噸,上百人哄搶中引起大火,造成嚴重惡果。勝利油田1995、1996兩年分別被盜搶原油7000與12000多噸,直接經濟損失2250萬元。
2.掠奪性的濫采亂挖
哄搶和盜竊多少還帶點隱蔽性,而非法濫采亂挖卻是公開的大張旗鼓的。
位於山東招遠的玲瓏礦田是全國也是亞洲最大的黃金礦區,連續10多年產量位居全國第一。但近年來一浪高過一浪的個體非法采金,使該礦遭到空前的劫難。
在玲瓏礦區,民營、個體開采業主幾十家,幾乎都沒有按照國家有關部門的規定辦理采礦許可證。僅1990年至1996年6月,被非法采走礦石50萬噸,所含黃金達18萬兩,價值5.4億人民幣。另外,民采的侵入使礦區每年報廢工程量達1.03114萬米,礦山可開采年限大大縮短。
非法開采又嚴重破壞了礦山的生產和設施。礦區機修廠熱處理車間地麵下沉,被迫停產。因民采破壞,1996年一年就發生事故五起,致使四人死亡。1996年8月17日,玲瓏鎮溫家村民采人員進入公司大開頭坑口采礦遭到清理,他們糾集50餘名民采人員到坑口威脅恫嚇,大開頭被迫停產。
非法開采使礦產資源遭受嚴重侵害,國有資源每年流失上億元,而且破壞了生態環境,受保護的風景區也遭到劫難。
煤炭,是礦產資源,是能源,是工業的糧食。然而一大批雨後春筍般的小煤窯卻在瘋狂掠奪、蠶食、浪費寶貴的煤炭資源,進行著一場“搶吃祖宗飯、狠斷子孫糧”的“地下戰爭”。據原煤炭部統計,截至1996年末,全國7.5萬處的鄉鎮煤礦中,非法開采點達2.5萬處,占37%。在國有重點煤礦井田範圍內開采的小煤礦有14432處,其中無證開采的礦井有8000處。
《重慶晚報》曾經報道:綦江縣東風、同興地方煤礦多次越入統配大礦開采,造成鬆藻煤礦井下500多米巷道報廢,數萬噸煤炭資源損失,嚴重威脅鬆藻煤礦井下礦工人身安全……
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無煙煤之一的“太西煤”,由於小煤窯的亂采濫挖、掠奪式開采而蒙受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國有白芨溝礦損失40多萬噸煤炭,報廢了一條井巷工程,一個采煤隊多次停產。據該礦領導介紹,在白芨溝礦區共有26個單位開設的56個井口小煤窯。此外,還有一些私人無證開采的小煤窯。
號稱“世界煤王”的“太西煤”是1964年被周恩來總理命名的,生長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的賀蘭山北端,晶瑩透明的無煙煤與在國際市場上銷售的越南鴻基煤齊名。因此,在整個“太西煤”煤田,小煤窯星羅棋布,國有重點煤礦企業範圍內的煤田被小煤窯挖得千瘡百孔。由於火災和人為的破壞性開采,“太西煤”正遭受空前的大劫難。一項調查表明,“太西煤”可采儲量不足3億噸,如果再這樣采下去,20年後,世界煤王“太西煤”將在地球上消失……
小煤窯“采二丟八”,浪費資源令人觸目驚心。按小煤窯年產4億多噸,資源回收率20%的保守計算,全國一年就損失煤炭資源16億多噸,相當於美國一年半的原煤產量,是日本200年煤原產量的總和。原煤炭工業部部長王森浩痛心地說:“20年後我國可供建井開采的煤炭會呈現耗竭狀態。”
1997年8月,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節目報道了甘肅白銀有色金屬公司廠壩鉛鋅礦遭非法濫采亂挖的事情,據該礦總工程師說,濫采亂挖造成礦產損失455萬噸,直接經濟損失4~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