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外逃觸目驚心
中國是一個令全世界羨慕的潛力巨大的市場,海外投資者紛紛湧來以期分享豐厚的回報,中國企業好高鶩遠,豈不怪哉!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國際資本市場日益支配各國之間的資本流動,一國的資本流入必然伴隨著資本流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隻有資本絕對流入而不流出,中國亦不例外。中國參加亞太經貿組織,還要加入世貿組織,參與國際競爭,迫切需要有實力的企業到境外設廠,在國際市場風口浪尖拚搏摔打,提高競爭能力。但是眾所周知,中國正處於經濟發展的初期,急需大量建設資金,資本稀缺昂貴,理應不會出現大量資金外流現象。10多年來,國內企業正常和非正常的海外投資究竟有多少?這是誰也說不清算不明的一筆糊塗帳。
(一)非正常海外投資增多
國內企業從事正常的境外投資,是值得肯定和鼓勵的。通過十幾年的實踐,中國境外企業的重要作用正在日益顯示,許多企業通過正常的海外投資獲得了多重效應,即獲取國際市場信息、先進技術和經驗的窗口效應;利用境外資源和市場,擴大創彙的經濟效應;促進外貿、外資的紐帶效應以及培養和造就外向型經濟人才的競爭效應。可以說,正常的海外投資往往能使國家和企業獲得良好的綜合效益。然而,除了正常的海外投資外,國內企業還有大量的非正常海外投資,而且近年來這種非正常海外投資一直有增無減,使國內本已稀缺的資本源大量外流。
不少企業包括某些國有企業極力躲避有關部門的審查和審批,私自出境興辦企業。據不完全統計,浙江某市1995年境外投資已逾50家,但前往該市外彙管理局辦理外彙風險及來源審查的隻有14家,多數未經審批,擅自投資海外興辦企業。這中間極個別是缺乏對境外投資有關管理政策的了解,認為投資風險由企業承擔,批不批無所謂,相當一部分是通過各種途徑將實物或外彙截留在境外,造成境外投資的既成事實。還有一部分深知國家對境外投資企業審批和監管較嚴,為了日後“方便”,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有意避開有關部門的審查和審批,私自出境興辦企業。
至於某些私營企業老板海外投資的目的就更加明確了,為移民鋪路。美國、澳大利亞以及拉美加勒比海地區為了吸引外資,紛紛拋出投資移民的誘餌。如美國規定,隻要投資50萬美元以上,便可以領取長期居住美國的綠卡;在澳大利亞,隻要投資30萬美元,便有資格取得居留權;加勒比海島內的條件更為優惠,花上幾萬,最多10多萬美元,就發給你一張派司。這些投資對於一些私營企業主簡直小菜一碟,先在這些國家注冊一家公司,搞個項目,運些設備過去,再彙入資金,外國綠卡就到手了。無怪乎,這些年來持有外國護照甚至多國護照的黃皮膚黑眼睛,說著一口標準普通話的“老外”一下子多了起來。私營企業這種“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海外投資之法,也在被一些國有企業效仿。
某些國有企業進行海外投資說是走向國際經濟舞台,實質為廠長經理本人乃至子女、親屬謀取出國定居的“綠卡”。如武漢長江動力集團前董事長於誌安出逃國外之前,即打著海外投資的幌子,將大量國有資本注入國外而以個人名義注冊企業,結果導致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
(二)非法攜款外逃增多
非法攜款外逃者有兩類人,一是國內貪汙、受賄、詐騙等犯罪嫌疑人為躲避法律製裁企圖逍遙法外。二是在國內詐騙的不法外商。近幾年,不法外商在國內詐騙攜款潛逃的案件屢屢發生。如南京金中富詐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