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一下,如果獅子不如此貪心,而與野狼共吃那隻小鹿,豈不就皆大歡喜了嗎?
這個故事講述的道理就是人們常說的“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的遊戲規則!
我們說,人生猶如戰場,但畢竟不是戰場。戰場上敵對雙方中的一方不消滅對方就會被對方消滅。而人生賽場不一定如此,為什麼非得爭個魚死網破,兩敗俱傷呢?
大自然中弱肉強食的現象較為普遍,這是出於他們生存的需要。但人類社會與動物界不同,個人和個人之間,團體和個體之間的依存關係相當緊密,除了戰爭之外,任何“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都是不利的。
當你在社會上行走時,建議你也采用“雙贏”的競爭策略,這倒不是看輕你的實力,而是為了現實的需要,如前麵所說,任何“單贏”的策略對你都是不利的,因為它必然會有這樣的結果:
除非對手是個軟弱角色,否則你在與對方進行爭鬥的過程當中,必然會付出很大的心力和成本,而當你打倒對方獲得勝利時,你大概也已心力交瘁了,甚至所得還不足以償付你的損失。
在人類社會裏,你不可能將對方絕對毀滅,因此你的“單贏”策略將引起對方的憤恨,成為你潛在的危機,從此陷入冤冤相報的循環裏。
在進行爭鬥的過程當中,也有可能發生意外的情況,而這會影響本是強者的你,使你反勝為敗!
所以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那種“你死我活”的爭鬥在實質利益、長遠利益上來看都是不利的,因此你應該活用“雙贏”的策略,彼此相依相存。
在人際關係上,注重彼此和諧與互助合作,麵對利益時與其獨吞,不如共享。
在商業利益上,講求“有錢大家賺”,這次你賺,下次他人賺,這回他多賺,下回你多賺。何必如此貪心?
總而言之,“雙贏”是一種良性的競爭,更適合於現代社會的相互競爭。不過,人在自己處於絕對優勢時常會忘記前麵那則寓言所描述的狀況,其最終的結果也必然是贏得淒慘。這種贏又有何意義?
12.3合作的三大技巧
合作的技巧問題很重要。美國著名人際關係專家彭特斯在《合作的6大習慣》一書中說:“合作的可能性隻有一條:站在同一立場上。”這句話該怎樣理解呢?
現實社會中,有的人“人緣兒”好,人們都願意與他合作;而有的人正好相反。其實這不是“人緣兒”的問題,而是由合作中對合作技巧的掌握是否熟練所造成的,也是一個人是否擁有良好的合作習慣的體現。
合作也有技巧,技巧首先是從自身開始的。
帕諾的推銷技巧
帕諾是一位立誌成事的青年人。他在獲知這項真理之前,損失了不少賺錢機會。他是精裝圖書行銷商,主要從事美術設計圖書的推銷。每個禮拜,他都要去拜訪首都的幾位著名的美術家。這些人從來不拒絕見他,但也從來不買他的書籍。他們總是很仔細地翻看他帶去的圖書,然後告訴他:“很遺憾,我不能買這些圖書。”
經過多次失敗,帕諾感到有些奇怪。於是他就去和一位學習心理學與人際關係學的朋友聊天兒。這位朋友仔細問了他推銷的經過後對他說:“你把他們給鎮住了,所以他們不敢買。”
帕諾應該是個很敬業的小夥子,他原來就有較為不錯的美術功底,但他說話缺少技巧。每次推銷時,他都是很熱情地告訴對方:“這一部畫冊你一定沒有見過,它是一本最……圖書。”朋友告訴他:“你不妨把書送上門,讓他們自己去品評。”
帕諾自己也省悟到過去的方法有些不妥。於是他又帶著幾本畫冊經朋友介紹,去了一位新客戶家中。到了那裏後,他並不忙著推銷書籍,而是左顧右盼,用心欣賞這位美術家朋友的美術作品。對一些不懂的地方,他總是及時提出來請教這位美術家。
這位美術家來了興致,不知不覺中,兩人已經聊了兩個多小時。最後,帕諾請教這位美術家道:“以您這麼多年的美術設計經驗,你能否幫我看一下這幾本書,看看它們中到底哪一本兒更實用,更權威。”
因為時間不多了,兩人約定第二天再見麵。第二天,帕諾再去取書時,這位美術家已經認認真真地打了一份評價意見。字數不多,但是很中肯。帕諾謝過了這位美術家,這位美術家主動告訴帕諾:“我自己想訂購幾本這種畫冊。另外,我和我幾個朋友都聯係了一下,他們也願意看一看。”
帕諾聽了表示感謝,並在這位美術家的引見下,一下子又推銷出了好幾套大型畫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