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青少年訓練營是國家體育總局每年的“固定節目”,每次訓練營,各省市的適齡小運動員都會聚到一起,同吃同住,交流訓練,交流生活,一起體測,一起打鬧。既有來自體測後痛苦不堪的互相安慰,也有訓練中因為一個好球的擊節叫好,還有比賽時的呐喊助威以及文化課時的朗朗書聲。很多小運動員都是在青少年訓練營中第一次體會到專業運動員集訓的感覺,更重要的是,他們可能在這裏結交到自己一輩子的朋友。
對於小隊員們來說,每次參加訓練營都是一次全麵提升的機會,對於那些常年工作在基層的青少年教練來說,又何嚐不是呢?主辦方的目的也是為大家搭建一個交流提高的平台,並希望借此機會進行相關測試,以掌握目前中國羽毛球青少年訓練的相關狀況。集訓年年相同,內容卻在不斷調整、變化,在摸索進行改革。
推陳出新,就是這次集訓的一大特色。主辦者顯然是為了掌握最真實的基層數據,了解最一線的青少年訓練現狀,同時也盡可能地使中國的青少年羽毛球人才得到最全麵的教育和提高。
“新”舉措還在磨合期
2014年的全國青少年訓練營在四川成都雙流訓練基地舉行。訓練營共分兩期,2月19日至3月1日為乙組(2001至2002年出生),3月4日至14日為甲組(1999至2000年出生)。
骨齡測試是每年的規定動作,今年依舊。往年骨齡測試結束,第二天就會投入到不同方式的訓練中,但今年發生了變化,測完骨齡,測體能。本來,體能測試對於一些小隊員來說就算得上是“噩夢”,而這一次的規定則更加“恐怖”:如果體能測試沒有通過,並且在第二天的補測中仍然沒有過關,將沒有資格參加2014年全年由國家體育總局乒羽中心舉辦的所有比賽。
這樣的體能測試,對於上世紀90年代的運動員來說並不陌生,在不同的時期,每一年都會有全國範圍內的“大比武”,內容包括體能方麵的跑步、跳繩,也有力量方麵的臥推等等,往往一次“大比武”要持續好幾天。後來,隨著訓練模式的改變,這樣的活動漸漸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