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全國青少年訓練營:在摸索中變化3(1 / 1)

3月5日上午,甲組的體測開始。在率先進行的往返跑中,隊員們的表現都不錯。但從第二項2000米開始,小隊員體能上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小隊員的體能狀況參差不齊,好與壞相差很多。為了防止各隊編造理由逃避體測,本次訓練營規定,所有人無論什麼情況都必須參加體測,所以,測試當中有一些身體不適或者有傷在身的小隊員確實難以達標,從最終的成績來看,結果不容樂觀。

在下午進行的場地內四點跑和5分鍾雙搖跳繩的測試中,小隊員之間的體能差距更加明顯。比如5分鍾雙搖跳繩的及格線是460次,成績最好的一名來自湖南的小隊員跳了700餘次,與此同時,沒有達標的也大有人在。

作為本次體測調研組組長,上海體育學院教授戴金彪全程觀看了測試過程。他表示,測試的結果不是很理想,有相當多的隊員無法達標。戴金彪說:“這次的標準製定確實還需要斟酌,僅從完成的情況看,這批孩子雖然先天條件比過去的運動員好,但體能和過去的同年齡隊員沒法比。這次的測試結果將作為很重要的參考數據,便於今後製定出更合理、更科學的體側標準。”

“老”套路也有新氣象

體測結束,訓練營也開始了常規日程。和以往一樣,本次訓練營把參訓的所有運動員、教練員全部打亂,重新分組,讓各地方不同的訓練理念、訓練方法相互交流,讓小隊員能夠學到更多的東西,同時也培養隊員們與人交流的能力。訓練前,各組教練都會提前碰頭,根據本組隊員的情況製定不同的訓練計劃。

文化課學習是訓練營的特色,也是重頭戲之一。甲組的第一堂訓練課,國家隊專家組成員程勇民成為第一位“講師”。程勇民上課的主題是當代羽毛球發展趨勢,在講課過程中,程勇民既有簡明扼要的理論介紹,讓一同上課的教練員們受益匪淺,同時還有許多極具代表性的視頻片段,小隊員們都看得津津有味。之後,國家隊體能教練李春雷關於體能訓練的講座、四川大學教授上的《弟子規》課程,讓隊員們無論從專項知識還是為人處世上,都學到了不少東西。在課堂上,隨時可見小隊員們一絲不苟記筆記的樣子。

本次訓練營的文化課學習,最讓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增加了一堂名為“中國夢、體育夢”的課。課上,老師給小隊員們講述了中國體育發展史,講述了中國如何從一個體育弱國成長為現在的體育大國,如何從無法進入奧運大家庭到現在創下一個個體壇輝煌。繪聲繪色,深入淺出,小隊員們聽得聚精會神,興趣盎然。相比於單純的說教,從體育的角度給運動員講道理,或許更有效果。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相同的集訓,不同的內容,新的變化正在悄然發生。這一切,都是為了中國羽毛球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