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東萊太史慈(2 / 2)

鮮血狂飆,陳武瞪著他那雙猩紅的眸子仰麵墜馬,死不瞑目。

太史慈首戰得勝,仰天大笑,“早就說這廝非我對手,非來送命,怨不得我!”言訖他槍頭一抬遙指孫策,“孫策小兒,下一個該輪到你了!”

心腹愛將被斬,孫策氣得哇哇大叫,不顧一應手下勸阻,挺槍直取太史慈。

與剛才不同,這一次一觸過後太史慈明顯感受到了壓力。憑借久經沙場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他立刻看出孫策無論是力量和技藝都不遜於他,若是正常廝殺二人勝負各半,可是別忘了,此時太史慈已經跟陳武大戰了五十多合,體能不在巔峰狀態。

而孫策卻是以逸待勞,體能充沛。

太史慈自知劣勢明顯,這樣耗下去終歸不是辦法。可是他又不想敗走,丟了自家大軍的臉。

於是,他在迎接孫策應接不暇的攻勢的同時,騰出精力苦思應對之策。該怎麼退敵呢?

五十合過去了,太史慈有所頓悟——“與孫策相較,自己的優勢在哪裏?馬戰無論是技藝、騎術還是氣力都不分上下。不過……我可是從教主那裏學過太極拳,並在隨後的時間裏研習了五年之久,隨後又跟王越學得了一身的擒拿格鬥工夫。可是若說赤手空拳步戰孫策必不是我對手。”

想到這兒,太史慈眼前一亮,頓時有了計較。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到孫策的槍頭上,平心靜氣等待著他的機會。

機會在八十多合時終於降臨。太史慈一眼就看出孫策想要虛晃一槍再出後招,便趁其虛探槍杆之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棄掉了手中的兵刃。

正所謂兵器是武將第二生命,孫策哪裏見過戰陣廝殺還有人自己丟棄兵刃的。莫說是他,兩邊觀戰的數萬士卒更是聞所未聞。

正當眾人發愣工夫,說時遲那時快,太史慈一把抓住了孫策的槍杆。與孫策爭奪起兵刃來。

二人立於馬上,你拉我扯,竟以槍杆為軸拔河似的拚起力氣。扯來扯去,太史慈忽然一鬆手,孫策頓時失去重心仰頭載落馬下。

太史慈毫不遲疑,翻身落馬,縱身一躍撲在孫策身上,右手虎口攀住孫策手腕向內一掰,孫策吃不得痛,下意識鬆開了手裏的長槍。

太史慈抬腿一腳,將鐵槍踢到十丈以外。孫策借此機會擺脫太史慈的舒服,縱身而起,擺開架勢,虎視眈眈的望著眼前一臉輕鬆的對手。

太史慈自得一笑,右手平抬,左手高舉,擺出太極慣用的白鶴亮翅式。遂既囂張的向孫策擺了擺手。

孫策何曾被人這麼挑釁過,登時怒發衝冠,連邁幾個踏步,鐵拳直搗太史慈麵門。

太史慈不慌不忙,左手一揚一拐,輕而易舉將襲來的拳頭蕩到一側,右腳忽然前伸勾住孫策支撐腿,右手同時立體,直拍孫策下巴,“給我出去吧!”

隻聽“唔”,孫策如同布袋一般被太史慈推出了七八步遠摔倒在地。接連翻滾好幾下才卸去巨大的力道,咧著嘴站起身來。虎目之中露出驚駭之色。

“這廝怎麼這麼大的勁兒?”轉念一想,方知其中暗含蹊蹺,稍作追憶想起當年欒奕在洛陽宮中迎戰安息第一勇士赫拉克勒斯時,曾用一套技法精湛的武術將力大無窮的赫拉克勒斯打的灰頭土臉。據人說,欒奕這套拳法最善借用巧勁,拳名太極。

顯然,眼前的太史慈便是用了太極拳的路數。

自孫策建立基業以來,他一直把欒奕當做人生中最大的假想敵。對欒奕的一切進行過細致的研究。他鑽研欒奕的書籍、言行,試圖借助閱讀這些書籍在思想上超越欒奕。然而,在通讀過二十遍《原富》《神才言集》之後,他驚訝的發現欒奕的思維當真是天馬行空,博大精深,天文地理無所不容,格物算學無不精通。無論他怎麼努力所觸及的不過就是皮毛而已。就連以聰慧著稱,為人高傲的張昭都不得不承認自己平生所學不及欒奕萬一。

鑽研許久收獲不多,孫策還專門派人赴潁川,把欒奕的啟蒙恩師岑夫子擄到江東,逼問其當年到底都教了欒奕些什麼。

岑夫子笑了笑,答曰:“唯四書五經而已。”

“那為什麼欒子奇懂得這麼多東西?”

岑夫子一臉驕傲,“吾徒聰慧,自悟得之。亦或確得聖母眷顧,賜其非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