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普通士人和學者。這類人之所以想在洛陽購得一席之地,主要是看中洛陽城中將要建成的幾所高等學院。他們少年之時沒趕上好時候,不能像現在的孩子那樣接受教會的係統教育。於是,他們希望這份失落能在孩子身上得以彌補,便決定動用全部積蓄在洛陽買處住所,以便將來子孫後代可以在大漢最好的學府裏就讀。他們所購得的房產便是人類文明曆史上最早的學區房!
繼工匠之後,獲得教會認證資格的高級工匠們也行動起來。作為大漢新興的富裕階層,他們中有的人決定在洛陽買處廠房,以便將來自主創業,建立自己的工坊。還有人則看中未來都城的工商業氣息,想換個發展所在,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身價……不一而足。
相較士、工,教區的富農們更看好洛陽城外那些良田。聽人說,這些田地過去都是皇帝奉上給封疆大吏、王公貴胄的,每一塊泥巴都沾著貴氣兒,連味道都比其他地方的要香上許多。
這樣的土地種出的莊家還能差的了,貴是貴了點,但好在它不像洛陽城裏的宅子,需要七年之後才能交付。而是現在給錢,當場給地契,可以立馬下苗播種。更為重要的是,教主說了,未來五年司州將免除人頭稅和田秣稅,也就是說農人在司州耕種五年,不許像朝廷交一文錢稅負。這樣一來,就等於把田價高出來的那部分抵消掉了,橫豎都對老百姓有利,百姓怎能不趨之若鶩?
於是乎,在教區各州各階層百姓帶動下,“洛陽售地所”裏的生意超乎尋常的火爆,買房的隊伍竟排到一裏開外,達到一房難求的程度。占地一萬兩千多畝的洛陽城在短短三個月之內銷售一空,廠區、鋪麵、宅邸以及城外良田一個不剩。
時至此刻,搶購熱潮仍未停止。很多沒有買到房產的商賈、望族、工匠隻得尋找那些搶先一步,囊括甚多之人請求轉讓。後者則借此機會坐地起價,大賺了一筆。
一筆筆房產再交易火熱進行,其價格往往要比購買期房時多出許多,更有甚者翻上一番有餘。
在這些交易中收益最多的大部分都是商賈,看到海量的財富湧進自家荷包,他們無不喜笑顏開,直讚自己當初高瞻遠矚、決策英明。洛陽城還沒個影就先賺了這麼多,待將來城池落城那收益還了得?
當然,商人們這些額外的收益與欒奕無關。他所關心的,是透過這次預售洛陽宅邸朝廷能獲得多少收益。
經帳下首席賬房逄先生核算得到的答案則是,所得收益不但足夠支付洛陽城所有建築的建設,還能餘下一筆不小的收益。
對於這一答案,連欒奕都為之一驚,“逄先生所說的所有建築指的是?”
“商鋪、宅邸、廠區、皇宮、教主府、所有官衙、教堂、城牆及基礎設施……所有。”逄掌櫃恭敬作答,看向欒奕的眼神中充滿崇拜。建立一座城池所需要消耗的錢財之大,令人歎為觀止。想當年秦穆公建鹹陽城時,為募集資財大費腦筋,最後用了整整三年才湊得啟動資金,讓城池建設勉強動土。在隨後的時間裏,鹹陽工程曾因資金不足中斷數次,致使秦國這座都城曆時二十餘年才徹底建成。足可見建設一座城池有多困難。
可是,如此大的困難卻絲毫難不倒欒奕。他用他的雄才偉略竟在短短三月之內湊足了建造新洛陽的全部費用——是全部,而不是啟動資金。
要知道,洛陽可不是鹹陽,他的麵積是鹹陽的十多倍。連這樣的困難都能輕而易舉化解,試問這世上還有什麼難事可以難倒他!
逄先生卻是不知,欒奕本人也沒有想到事情會進展的這麼順利。原本他隻是想借期房緩解一下府庫緊張的現狀,先籌集一批資金把建城之事啟動開來,卻沒想到預售房產一事竟有這麼大利潤,不但募得了所有款項,還有盈餘。
而這筆盈餘恰恰正是欒奕現在最為急需的——他要造船,造大船,而造船的基礎就是需要建立船塢。
於是,在新洛陽城破土動工的同時,兩座船塢分別在壽春逍遙津港以及青州膠東半島東北角沿海投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