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看大午“私企立憲”(1 / 2)

我看大午“私企立憲”

品書齋

作者:保育鈞

我仔細閱讀了《大午集團:私企君主立憲十年》,思考了很久,才寫下了這個題目。因為,隻有這個題目才能比較準確地表達我對大午集團君主立憲的認識和評價。

所謂“私企君主立憲”,實際上就是私營企業製度的創新。“私企君主立憲”,不過是一種比喻而已。孫大午把自己一手創辦的私營企業比作一個王國,自己好比這個王國的君主,但這個君主不搞專製獨裁,而是通過立憲來限製自己的權,分散自己的權,實行權力之間的製衡。根據他立的“憲法”,大午集團內部實行三權分立:監事會代表所有者利益,行使所有權,有立“法”權而無決策權和經營權,監事長實行家族成員繼承製;董事會是企業最高決策機構,有權決定子公司一二把手人選和工資待遇,但無所有權和經營權,董事會實行民主選舉,兩年一屆;理事會由總經理負責,在董事會領導下負責日常經營事務,但無所有權和決策權。“三會”之中,董事會的選舉最能撥動全體員工的心弦。2013年2月,我應邀觀摩了大午集團董事會第五屆大選。與會者整隊入場,分區列坐。競選者一一上台發言,或激昂或沉穩,都有本人自我介紹和各自的施政主張,聽了令人振奮;投票、唱票以及公布選舉結果的那幾個時間段,更是激動人心,我也深受感染。當時,我對在場的記者發表了如下看法:

“作為一個民營經濟的研究人員,我非常關心企業內部製度的建設。我們的私營企業應該建立什麼樣的製度才能健康發展呢?我認識孫大午這幾年,發現他一直在研究探索如何把企業辦成既是自己的又是大家的。今天上午幾位董事候選人的競選演說,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那位外地來的中層幹部說‘大午就是我的家’,更令人感動。說實話,別說是民企,就是國企,也沒有多少人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家。‘私企立憲’製最成功之處是將赤裸裸的雇傭關係變成了勞資雙方的合作關係,讓大家把這個企業看成既是大午的,也是工人自己的。”

事情已經過去兩年多了,加上過去8年的實踐,10年多的事實證明,大午集團的這個製度創新是成功的,成功的標誌是下列數據:10年來,企業銷售額以每年25%~30%的速度遞增,企業總資產由10年前的1億元左右變為現在的20多億元,10年累計的納稅超過2000萬元(飼料、種禽和學校免稅),員工收入年均增長15%左右,員工流失率不超過3%,由普通員工進入中層以上管理階層的,超過100人。

孫大午列數這些成績後很感慨。他說:“立憲以來,雖然決策變慢了,但更科學了。各個子公司麵向社會,麵向市場,完全市場化了,想不讓它發展都不行,擋都擋不住。”

一個主營農牧業的私營企業,在實行“君主立憲”的製度創新之後,能釋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確實值得我們重視並加以深入研究。

兩年多前我在目睹大午集團第五次董事會選舉之後所發表的見解,沒有錯,我至今仍堅持那個評價。但那個評價隻說到結果,沒有點出為什麼能把赤裸裸的雇傭關係變成勞資合作關係的原因。現在看來,原因不是別的,而是立憲限製了、分散了作為私企所有者的孫大午的權力,“三會”互相製衡又能有序運轉。這被限、被分的權力跑到哪裏去了呢?到了企業員工那裏,使員工不再僅僅是按業主的意誌出賣勞動的苦力,而是有發言權(有批評建議權)的企業一分子。到私企裏找工作的普通勞動者,不僅是為了找個飯碗,更主要的是通過謀生崗位學到本領,尋求發展的機會。大午集團通過“私企立憲”,通過民主選舉,員工們享受到一些民主權利,看到了自己的發展機會,當然會把自己的命運與企業的命運聯係起來。雇傭觀念將隨著民主成分和發展機會的增多而逐漸淡漠,主人翁意識將隨著責、權、利的逐步統一而得到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