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集成電路公司董事長張忠謀(3 / 3)

國際企業總經理習於建立製度,因此台灣集成電路公司從一開始,人事、財務製度就具有國際規模。例如人事製度,確立客觀給薪方法,把中國人治色彩減至最低,“更逼著我們都要講英文,逼著更有國際觀,”台灣集成電路公司副總經理黃彥群說。

踏入台灣集成電路公司,雖然員工99%是中國人,但全公司通信、備忘錄、文件全以英文書寫,高階層會議以英語交談,公司聘有專職英文顧問,全公司各階層寫作、會話有問題,都可以去問。

台灣集成電路公司的成功得力於中美團隊的搭配。在新竹,美國來的總經理布魯克,曾任英特爾副總經理,是30年半導體老將,帶領著一群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員工,廝殺商場。每天早上,看著這些員工飛奔至廠房,“這種產業大軍,在美國已一二十年看不到了,”他說。在美國矽穀,台灣集成電路美國辦事處美籍經理路克,也是帶領著一群中國業務代表,開疆拓土。看著這批工作人員,白天四處拜訪客戶,下班後,又要忙著與台灣聯絡,為客戶解決問題。換過七八個工作的路克說:“這是我見過的最專注、努力的團隊。”

4.作業員和經理一樣受重視

專注使得台灣集成電路公司將台灣競爭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台灣長於製造、短於設計,台灣集成電路公司在決定做代工時,就決定專注製造。張忠謀從20年前,在德州儀器做資深副總裁時,每年都要到台灣來視察,看到台灣素質整齊的工程師,勤奮的產業大軍,從作業員到工程師都深具競爭力。

因為相信台灣競爭優勢,是在每個階層都素質整齊,台灣集成電路公司看重作業員,例如公司資深作業員的薪水,比技術員還高。公司開放員工認股時,作業員也可以認。發放紅利時,作業員和經理同樣可分到股票。因此有些大學畢業生,用高中文憑去報考台灣集成電路公司的作業員。

在廠房裏,穿著白袍的作業員,提著裝著芯片的小盒子,快速奔走把芯片移往另一組機器,準備下一個製程。“他們責任重大,打破一片,就是一部寶馬車,”一位經理說。

旁邊走道,經理、工程師、作業員圍坐圓桌,討論問題,比起很多工廠工程師直接下令給作業員,更具效率,也讓作業員更有參與感。“雖在高科技行業,他們不會讓高階層獨享榮耀,”一位同業表示。

分工授權,也使這家公司飛速成長。張忠謀雖以強勢領導著稱,但在1996年以前,日常經營均授權總經理和副總經理,他專心建立公司文化,以及籌劃公司未來。“雖然仔細謹慎,但他不是巨細靡遺,什麼都要管,”公司一位資深主管說。

全球領導學權威史蒂夫·柯維說:“在建立期,領導人是文化的塑造者,將價值、信仰、基本原則,內化成組織行為。”

最先確立的是誠信。台灣集成電路公司對供應商絕不收回扣,供應商來找張忠謀,推薦產品,雖然他會交給采購部門,但同時會指示,列入考慮,不必特別處理。“他們找我和不找我都一樣,”他說:“完全以品質和價格決定。”

他們的會計處理,也是用最嚴格的準則,張忠謀認為賬麵好看,隻是短期,對長期競爭力有損。“他選擇要做企業家,不做生意人,”公司副總經理黃彥群說。

誠信不隻對外,對自己同事也要有誠信,答應同事要完成的事,就應該完成。“沒有誠信,所有秩序都會瓦解,”張忠謀說。

對客戶,他們注重承諾,當同行說3個星期交貨,是指平均3個星期交貨,但在台灣集成電路公司,“是指,3個星期一定交貨,”一位在美國矽穀的客戶說。

5.創新才是企業的生命之源

做4家高科技公司的領導人,麵對產業瞬時劇變,張忠謀時時思索公司未來。“今天成功,不代表5年、10年後會成功,也不代表今年會成功,”他肯定地說。

他讓公司股票上市,一方麵籌措大量資金,另一方麵,員工有股票分紅,吸引人才。從事企業40年,他又看到市場和技術的發源地都在美國,台灣集成電路公司必須能夠超越台灣,到美國設廠。

台灣集成電路公司也重視創新,創新既是該公司的策略,也是文化,更是命脈。“沒有創新,就等於死亡,”張忠謀說。1991年,哈佛商業評論發表著名文章,“沒有電腦的電腦公司,沒有芯片的芯片公司”,他們已趁此風勢,揚帆4年。1996年,麥肯錫谘詢公司發表“先開發客戶,再開發產品”,台灣集成電路公司已采用此策略5年。“他們不但與國際同步,更領先國際,”一位業界人士指出。

台灣集成電路公司更以創新迎接挑戰者,當競爭者從四麵八方來時,張忠謀首先提出,台灣集成電路公司要做客戶的虛擬晶園廠(VirtualFab),即公司就是客戶的工廠。客戶在自己的辦公室,用電腦上網,就可以看到委托台灣集成電路公司做的晶園到什麼程度。如有問題,就可以馬上打電話要求公司修改。將來,甚至可以把成本都公布給客戶知道。“既然像自己的工廠,客戶當然可以知道成本多少,我們賺多少加工費,”張忠謀說。

台灣集成電路公司善於挑選客戶,目前全美前十大設計公司,幾乎都是它的客戶。公司鎖定領先地位的客戶,也是最先進,要求最嚴格的客戶,例如初成立時的英特爾,現在的AnalogueDevice及Altera營業額都是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每年增長20%。“隻有如此,才能擴大市場占有率”麥肯錫谘詢公司說。

客戶是夥伴,台灣集成電路公司與客戶資源共享、資訊共用。每年,台灣集成電路公司會把自己公司未來5年的技術藍圖(即未來會發展什麼技術)提供客戶,讓客戶知道自己設計的產品,台灣集成電路公司有什麼技術可配合。“以此進行與客戶對話,發掘他們的潛在需求,以攻進新市場,”麥肯錫谘詢公司說。

每天傍晚,台灣集成電路公司將當天客戶產品的進度,輸入電腦,傳到客戶那裏。第二天早上,客戶上班打開電腦,就一目了然,有問題,立即和當地業務代表聯絡,及時解決,免得重做。“一次重做,耽誤上市時間,客戶就會失去1/4市場占有率,”路克說。

高科技產品成功的關鍵,往往取決上市時機,因此台灣集成電路公司不斷研究開發新製程,全能生產,同步作業,以縮短交貨時間,從平均8個星期,降到6個星期,再到4個星期,等於將客戶上市時間提前一倍。“他(張忠謀)從來不會滿足,合格率80%的,就要達到90%;90%時,要達到95%。獲利20%時,要達30%;達30%,就要40%;40%後,還要50%,”跟隨張忠謀做事10餘年的一位資深主管說。

◇企業沒有文化,就等於沒有靈魂

1997年,台灣集成電路公司麵臨誕生以來最嚴重的挑戰。台灣集成電路公司高獲利率引來眾多競爭者,多家公司搶攻專業代工領域,公開點名挑戰台灣集成電路公司的霸主地位,打出“以己下駟,攻敵上駟”的策略,以提高技術層次,大幅降價為號召。英特爾總裁格魯夫說:“你愈成功,就愈多人想分一杯羹,而且一杯杯地分下去,直到你一無所有。企業成功本身,就蘊含了毀滅的種子。”但是當競爭者從四麵八方大舉進攻時,台灣集成電路公司卻未顯懼色,秣兵操槍,淬煉體質,更要在半導體世界攻城掠地。

台灣集成電路公司當初以策略正確著稱。成立二三年後,即一帆風順,業務源源不斷,市場求過於供,客戶需托關係才能取得服務。成功太快,對客戶服務不好,引發客戶批評不斷,身為董事長的張忠謀,忙於策劃未來,開發新客戶。“我沒有及早進入實際經營,是我的錯,”他說。台灣集成電路公司遭行此死亡之穀,作為產業領導人,張忠謀不但謹慎禦敵,更要乘勢而起。張忠謀選擇大膽前進,同時穩定後方,積極樹立企業文化,以求永續經營,“每件事都是經理人的當務之急。”他說。

為什麼敢大膽前進?10年前,台灣集成電路公司以專業代工(別於製造產品)改變半導體產業競爭規劃。近兩年來,即使競爭者蜂擁而至時,張忠謀認為此行業仍有大幅成長空間。

假日很少休息的他,花了幾個周末,研究世界前二十大半導體公司的財務報表,他發現除了第一大半導體公司英特爾,有足夠的現金流量去蓋一個晶園廠(美元20億),其他半導體公司現金流量很少超過10億美元,因此將委托專業代工廠生產。

因此他大膽宣稱,晶園代工已邁向第二波。第一波是為無力設晶園廠的設計公司代工。第二波是已有晶園廠的半導體公司,因未來技術日漸複雜精密,晶園廠投資過於龐大,將委托專業代工廠商製造。“台灣集成電路公司隻要掌握製造優勢,就能立於不敗之地,”他說。

但是不敗並不等於勝利。張忠謀致力建立台灣集成電路公司的企業文化。1996年上半年,他花了很長時間,把從事企業管理40年的心得,與部屬討論,寫成10條經營理念,例如誠信、以客戶為夥伴、專注本業、建立開放型管理環境等。“企業文化一如民族文化,”他說:“德國、日本為什麼能迅速複興,就是有堅強民族文化,企業沒有文化,就等於沒有靈魂。”

走進台灣集成電路公司,可以看見這10條經營理念,懸在牆上,印在文件上,連餐廳的電子看板,都打上去。公司副總經理林坤禧說:“企業文化要落實,員工的升遷、考核都要以此為標準。例如公司的經營理念中,第一條就是誠信,誠信就應該擺在考核項目中,作為升遷、加薪及紅利的依據。”

一旦企業文化紮根,林坤禧說,就能免除很多爭議,也節省時間(管理成本),例如台灣集成電路公司經營理念中,有一條是堅持代工本業,自己不做產品,以避免和客戶利益衝突。因此麵對做產品,可能比做代工利潤還好時,管理階層不必討論,就已有共識,不會涉足產品製造。

企業文化紮根,更必須依賴日常執行。例如往常,客戶服務都由業務部門負責,張忠謀現在規定每位副總都必須分攤拜訪客戶,客戶有問題,可直接找到副總經理解決。“要自己聽客戶的意見,才知道有這麼多難題要解決,”執行副總蔡力行指出:“隻聽業務人員回來報告,永遠隔一層,不會有這麼強的迫切感。”前線打仗固然重要,但台灣集成電路公司更注重公司基礎建設。

麵對未來,台灣集成電路公司將在海外建廠,公司將急速擴張。身處第一線的張忠謀,對公司到時能否有足夠的訂單,並不心焦。反而致力加強幕僚運作,如財務、營銷、人力資源,也就是基礎建設,“後方堅固,”他說,“業務才能全力衝刺。”

在策略方麵,麵對眾多競爭者,台灣集成電路公司希望以品質競爭,提供間隔服務,而非殺價競爭。台灣集成電路公司的客戶多半為美國大設計公司,年營業額為10億美元以上。他們關心的是,產品是否能如期上市,技術是否領先。

常做長途旅行的張忠謀外出,盡量坐新加坡航空的飛機,就是因為新航飛機新、安全、服務好,因此新航常滿載,獲利率為全球之冠,“這就是間隔服務帶來的競爭力,”他說。

哈佛大學策略大師波特指出,麵對未來經濟競爭,管理改善,組織重整固然重要,但惟有與同行策略相異,產品與服務相異,才能常保競爭優勢。

經過這一輪考驗後,張忠謀旗下的企業會如浴火鳳凰,振翅高飛,成為專業霸權。

◇造鍾而不報時的人

1997年除夕,台北飄著微細的冷雨。麵對低迷的半導體市場,張忠謀領導的企業,仍步伐堅實,邁往目標。

67年的歲月中,他曾經攀登事業頂端,他也曾遭受挫折,看過人情冷暖,更嚐過人間疾苦,對生命中諸多層麵,已雲淡風輕,惟獨對事業的熱情有增無減。做了40年專業經理人,“他仍然如創業家,”台灣集成電路公司副總經理黃彥群說。

一生很少休假、絕少旅行,所有的生命都奉獻在工作上,尤其中年回台灣後,默默建立半導體王國,默默克除萬難,建立世界級企業。他相信美國人能,中國人也能。

假日,當公司員工帶著家人,享受豐足的生活時他仍然不改工作熱誠,一手創建半導體王國的他,往往在台北寓所,獨自思考公司未來、公司策略,手中的煙鬥一閃一滅。此時陪伴他的是,古典音樂和滿室的書籍。

對自己、對他人,設下高標準,引起一些人對他的兩麵評價。“我有時走得太急,顧不到別人的感受,常常不能控製自己的脾氣,會傷到別人,”他說。

和大部分企業家一樣,他盡量爭取時間,運動強身、充實知識,做事業的衝刺。他要在未來幾年,把台灣集成電路公司、世界先進、慧智,能從大圈子(世界)裏的小人物,變成大圈子裏的大人物。“他們做到大人物,我也許看不到,”張忠謀在寧靜的家中說,“但是,現在我幫他們打下基礎。”

與張忠謀接觸不多的人,很難發現他的魅力。對事,他語言平實、沒有雄辯滔滔的風采、也沒有一呼百諾的魅力。對人,他個性拘謹,不會和人勾肩搭背、稱兄道弟,也不會大力鼓舞。他隻是靜靜地擬訂策略、建構製度、改善組織。美國哈佛大學柯林斯比較很多著名企業領袖後,發現領導人不如人們所想象的,熱情洋溢、狂熱十足,相反地,他們沉默、深思、謹慎。“他們造鍾,而不是報時,不強調個人魅力,專注組織永續,”柯林斯說。

如果生命的樂趣是在不可預測,張忠謀似乎不太有趣。凡事講究規劃,企業要規劃、事業要規劃……

如果生命的意義是在享樂、休閑,一生絕少休假、絕少旅行,他的生命似乎也不太有意義。

但是如果生命的意義,是在追求自己的理想,67歲的他,始而掀起世界半導體大戰,一出手就要打國際級戰爭。現今在台灣建立世界級企業,顯然已意義深長。“但我相信未來能更創高峰,”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