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土地管理(2 / 3)

五、土地管理發展趨勢

經過十年的努力,江西省的土地管理工作已經實現了以下五個轉變:一是實現了由分散多頭管理到集中管理的轉變,二是實現了由單一的行政管理到行政、法律、經濟等手段綜合管理的轉變,三是實現了由單純的土地資源管理到由資源、資產管理並重的轉變,四是供地方式實現了由單一的行政劃撥到劃撥、出讓二種形式並存的轉變,五是土地管理開始由適應計劃經濟體製到適應市場經濟體製的轉變,土地管理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江西省將認真實施以保護土地資源,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為目標的“綠地”工程和以優化配置土地資源,依法實行土地有償使用,實現土地收益逐年增長為主要內容的“金地”工程。今後土地管理發展趨勢為:

一是耕地將得到更加有力的保護。江西是個農業比較大的省份,中共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明確提出,要把江西的經濟大廈建立在農業的基礎上。但是江西的人均耕地隻有0.06公頃(0.90畝),低於全國人均水平。因此,保護耕地始終是江西省土地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省將在采取有力措施加強建設用地管理的同時,認真按照《江西省基本農田保護辦法》的規定,將集中連片、優質高產的農田和基本菜地保護起來。

二是土地開發力度將加大。江西待開發土地資源豐富,有荒田荒坡390萬公頃(5850萬畝)。中共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要在山上再造一個江西。今後,將采取有力措施,鼓勵國家、集體、個人、聯戶四個輪子一起轉,大力開發宜農、宜林、宜果荒地,增加農業生產後勁。通過土地開發,促進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使山上的經濟產值達到現有經濟產值水平。在加強農用土地開發的同時,積極開發非農建設用地,盡量減少耕地的占用。堅持以地生財、以地改貌,發揮土地在舊城改造、小城鎮建設和小康村建設中的作用。

三是通過土地使用製度改革的深化,土地資源有效使用和管理的新機製將逐步健全和完善。通過國有土地使用和行政劃撥雙軌製的揉合,最終實現全部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土地使用製度改革步伐將加快,土地市場逐步規範,有償使用範圍擴大,土地收益逐步增多,列入財政預算並逐步成為各級財政穩定的財源。逐步用活存量國有土地,盤活國有土地資產。

四是土地管理業務基礎工作進一步得到加強,機構建設進一步得到充實和發展。地籍調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定級估價、國有土地登記發證等基礎工作將全麵完成並逐步達到管理規範化、現代化。加強對土地集約利用的研究和實踐。土地管理從一九九六年起將列入各級政府的任期目標。市對區,市縣對鄉鎮將全部實現垂直管理。繼續服務經濟建設和重點建設,努力完善和保持國內外投資土地方麵的優惠政策,實現土地管理從適應計劃經濟向適應市場經濟轉變、土地利用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把土地管理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五是土地管理隊伍的素質將進一步得到加強。將圍繞各級中共委員會、政府的中心工作,搞好各項服務。廉政建設得到加強,認真開展各級土地管理部門公務員培訓、在職幹部培訓、學曆教育等多種形式的教育,不斷提高土地管理係統幹部職工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樹立良好的行業之風。

▓土地管理基本經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特別是《土地管理法》頒布實施以來,江西省在認真總結本省好的做法和學習外地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大膽實踐,積極探索,在土地資源和土地市場管理方麵做了大量的工作,摸索出了一套符合江西實際的土地管理的做法。

一、各級領導重視是搞好土地管理工作的前提

土地管理工作好不好,關鍵在領導。這是江西省土地管理工作多年來得出的一條基本經驗。土地管理工作千頭萬緒,涉及各級政府和土地使用者的切身利益,沒有中共各級委員會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就不能保持土地管理的統一,法規就不能很好地得到貫徹執行,管好土地和土地市場就是一句空話。曆屆中共江西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以及地方各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都十分重視土地的開發、利用、管理和保護工作,加強和改善土地管理,切實保護耕地得到了他們的高度關注。特別是《土地管理法》頒布實施以來,土地管理和土地使用製度改革工作列入了中共各級委員會和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原中共省委書記毛致用多次聽取土地管理工作彙報,對搞好土地管理,推進土地使用製度改革作了重要批示;中共省委書記吳官正多次召集會議專門研究土地問題,就加強和改善土地管理,切實保護耕地,發展和規範土地市場作了多次重要批示;省長舒聖佑多次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土地管理問題,並多次就加強土地管理,規範土地市場作出重要批示;省政府成立了以中共省委副書記、副省長黃智權為組長的地改領導小組,指導和協調全省的土地管理工作;省人大先後四次聽取土地管理的情況彙報,並於一九九○年和一九九五年兩次組織全省《土地管理法》執法大檢查;省政協組織常委兩次對全省貫徹執行《土地管理法》情況進行視察。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省人民政府召開了首次全省土地使用製度改革工作會議。省長舒聖佑、副省長鄭良玉作了重要講話。這次會議領導之重視,出席人數之多,方麵之廣,聲勢之大,效果之好都是前所未有的。各地、市、縣中共和政府主要領導經常過問土地管理工作,親自聽取彙報,親自決策。領導的重視大大促進了土地統管體製的建立和統管職能的到位,較好地刹住了亂占濫用耕地的歪風,為全麵貫徹執行《土地管理法》、土地基本國策和土地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二、建立強有力的城鄉土地統管體製,提高幹部素質是搞好土地管理工作的組織保證

實行城鄉土地統一管理,建立強有力的土地統管體製是江西省土地管理正反兩方麵經驗的總結,是加強土地管理,貫徹土地基本國策和深化土地使用製度改革的需要,是土地管理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遏製土地資源浪費和土地資產流失的有效手段。《土地管理法》頒布實施以前,由於缺乏一個較有力的城鄉土地統管機構,江西實行的是多頭管理土地的體製,普遍存在審批多支筆,未批先用,少批多用,亂占濫用耕地和非法買賣、轉讓、出租土地現象普遍,以權代法,以言代法時有發生,結果是造成土地管理秩序混亂,違法用地發案率居高不下,大片良田被占,耕地急劇銳減,人地矛盾日益尖銳,土地資產大量流失。《土地管理法》頒布實施以後,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及地方各級黨政十分重視土地管理的機構建設,層層設立了直屬政府的土地管理機構,采取有力措施,強化土地管理部門依法統一管理的職能,使全省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城鄉土地統管的機構網絡。江西省、地(市)、縣都成立了直屬政府(行署)的土地管理局,有省、地(市)、縣、鄉四級土地管理人員近8000人,其中,景德鎮、新餘、萍鄉、九江等市實行了市對區垂直領導體製,37個縣、市實現了縣(市)在鄉鎮設立土地管理所,人、財、物歸縣(市)土地管理局統管的體製。土地統一管理體製的建立,理順了部門關係,從根本上遏製了土地違法用地的發生,促進了土地的依法管理,用地秩序明顯好轉,違法用地發案率由《土地管理法》頒布前的47%下降到一九九四年的5%,查處結案率由78%上升到92%,非農業建設用地占用耕地比國家下達計劃節約1.34萬公頃,年平均占用耕地由《土地管理法》實施前的1.58萬公頃下降到實施後的3340公頃,土地糾紛下降到了曆史最低水平。

幹部素質是法律執行好壞的關鍵。一個好的體製必須要有一支政治思想好、工作努力、勤奮好學、無私奉獻、依法行政、廉潔自律的隊伍去貫徹才能取得成效。江西省各級土地管理部門十分重視幹部隊伍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的提高,將其列入了重要議事日程。各級土地管理緊緊圍繞中共委員會、政府的中心工作,切實履行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嚴格依法規範自己的行為,製訂了土地管理人員辦事程序及規範,實行三公開,接受社會和群眾的監督。同時,各級土地管理部門還通過舉辦培訓班,成人學曆教育等多種形式來提高幹部隊伍業務水平。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共舉辦各類培訓班2230次,培訓人31200人次,83人拿到了大專以上文憑,433名鄉鎮土管員拿到了國家土地管理局頒發的崗位證書。幹部隊伍素質的提高,為土地管理各項任務的完成創造了有利條件。

三、堅持土地管理“三服務”是搞好土地管理工作的立足之本

多年來土地管理工作的實踐使江西省體會到:隻有堅持管理就是服務的觀點,將土地管理工作融入各級黨政的中心工作,爭取領導的重視,才能形成共識,才能取得全社會的支持,才能取得成效,才會有位子。在實踐中江西省各級土地管理部門堅持土地管理為經濟建設服務,為基層服務,為群眾服務,充分發揮土地管理的優勢,大力開展工作,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其具體作法:一是圍繞各級黨政中心工作抓好土地管理工作。經濟工作是全黨的中心,各級土地管理部門圍繞經濟工作上台階,果斷提出了土地管理為經濟建設服務的口號,並在工作中積極付諸實施;利用土地資源豐富的優勢,提出了以地招商,以地引資,以地聚財的思路,得到了各級黨政的肯定,昌九工業走廊、開發區建設都是在土地上做文章;提出了實行土地有償使用,使土地收益成為當地財政增收的新增長點。不少市、縣提出了利用土地區位優勢,促進舊城改造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市、縣政府的讚同,南昌市沿江路改造、洪城大市場建設、廣豐縣城建設等利用土地級差收益使城市發生了很大變化。二是積極為用地單位服務。各級土地管理部門熱情為用地單位和個人服務,努力簡化辦事程序,提高服務質量,方便用地者,做到慢事快辦,快事急辦,急事馬上辦。在用地審批、登記發證、違法案件查處等方麵製訂了公開辦事程序、公開審批權限、公開收費標準、公開違法用地查處標準,不準批無計劃用地,不準批人情地、關係地,不準化整為零批地,不準以權謀私,不準亂收費,不準刁難用地者;接受群眾監督,接受社會監督,接受新聞輿論監督的“四公開、六不準、三監督”製度,樹立了良好的行業風氣。三是為重點工程服務。重點工程用地量大,時間緊,任務重,各級土地管理部門急用地單位所急,想用地單位所想,確保國家和省重點工程用地。首先是在用地計劃上優先安排,其次是實行統一征地,在用地手續上簡化。四是費用上優惠。一九八七年以來,浙贛鐵路複線、京九鐵路、昌九高速公路、105和320國道改造、德興銅礦、新餘電廠、景德鎮機場等一批重點工程先後上馬,各級土地管理部門果斷采取統一征地,對征地時間、征地費用實行包幹,用地單位無需與被征地單位討價還價,直接從政府手中就可獲得用地,大大縮短了用地時間,並為國家節約了大量征地費用。據不完全統計,一九八七年推行征地包幹以來,僅重點工程建設一項,全省就節約征地費用11.2億元。五是妥善安排被征地農民就業。隨著土地的被征用,造成了一大批無地或少地農民,如何安置這些農民的就業,成為各級政府的一大難題。征地費用分光,吃光後,農民還得回頭來找政府,成為社會不安定的重要隱患。江西省、市、縣土地管理部門急政府之所急,將政策性安置之外的無地或少地農民就業問題承擔了下來。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通過組織群眾,利用當地的地理、資源優勢將土地補償費、勞動力安置費等項征地費用集中起來,發展鄉鎮企業和發展第三產業,南昌市郊區、德興市等地一批骨幹鄉鎮企業,都是利用征地費用發展起來的。八年來,全省共安排了43.7萬無地或少地農民就業。六是認真調處土地糾紛。土地糾紛是影響社會穩定和安定團結的重要因素。各級土地管理部門十分重視,與政府簽訂責任狀,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抽調得力人員來處理這事關社會穩定和安定團結的大事。全省在加強土地普法宣傳的基礎上,本著“尊重曆史,麵對現實,有利安定團結”的原則,堅持依法調處。據統計,全省共調處土地糾紛34.2萬起,其中省土地管理局調處省政府交辦的較大土地糾紛43起,結案率在90%以上,使一些多年來懸而未決的難題得到了妥善的處理,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的穩定,得到了各級政府的肯定和群眾的讚揚。

四、高舉保護耕地旗幟是搞好土地管理工作的核心

實踐證明:高舉保護耕地的旗幟,是搞好土地管理工作的凝聚劑,是建立城鄉土地統一管理體製的根本出發點。中共各級委員會、政府從戰略高度,從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高度,從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來重視土地問題,充分認識“保護耕地是事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全局的大事”、“保護耕地就是保護我們的生命線”的重大意義;高舉保護耕地旗幟能在全社會樹立人多地少、耕地後備資源不足的國情、省情觀念,“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的國策觀念,依法用地的法製觀念;能使全社會充分認識土地問題的嚴峻性和緊迫性,樹立土地的憂患意識,形成依法加強土地管理刻不容緩的共識;能取得社會的信任,提高土地管理部門的知名度。中共江西省各級委員會、政府將其耕地的保護和利用,擺在土地管理工作的首位,列入了重要議事日程,從國家和民族的長遠利益出發,按照“一要吃飯,二要建設”的用地方針,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保護耕地的關係,嚴格控製農業用地轉為非農業用地,切實保護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