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鬼門開(1 / 2)

民間有句諺語:七月半的鴨子——不知死期。自七月之初,家家戶戶就要將廳堂打掃幹淨,擺上先祖牌位,備酒肴饌品連日供奉,並焚香燒紙,放河燈。除夜不出戶之外,還有不少傳下來的規矩:不許吵鬧、不許赤身露體,在家中看到蛇蛙蝶鳥等一律不能打死;不能開市、討債,免得落個發鬼財、做收賬鬼之嫌……

因為處暑一至,便鬼門大開。

1夜遇

入了七月,轉眼便是處暑,處者,去也,意為暑氣至此而止。但嶽半商卻絲毫沒有感到涼意。在這條偏僻的小道上,他覺得自己像放在蒸鍋裏的包子。想自己飽讀四書五經,卻落了個抄書為生的境地,嶽半商更覺得這熱氣從四麵八方襲來。

說來也怪了,嶽半商平日常走這條道,可今天不知何故,平常一炷香的路程,他足足走了兩個時辰也未走完,隻走得眼冒金星,口幹舌燥。眼看日薄西山,嶽半商靠著一棵矮樹坐下,想喘口氣兒再趕路,誰料他剛一坐下,眼前就黑了過去。

再醒來時,隻聽得耳邊有絮絮的話音傳來。睜眼一看,說話的是位老媽媽,自稱姓安。嶽半商掙紮著道了謝,安媽媽見他醒來,忙對裏屋喊了一聲:“丫頭,倒碗水來。”

話音剛落,隻見裏屋同時走來兩個女子,一樣的容貌,一樣的裝扮。嶽半商看著看著,隻覺得她們像枝並肩開著的蓮花。

左邊那女子手快,倒了碗涼水端來,嶽半商剛要道謝接過來,右邊那女子卻抓了把碎草末,一把灑在了水碗之中。

左邊那女子一見,頓時大怒,一跺腳走了。安媽媽見狀,忙叫了聲:“灼灼,灼灼……”轉頭又瞪了那扔草末的女子一眼,道:“亭亭,你又要壞事不成?”

嶽半商看著這一碗水,氣從中來,也不道謝,取了書便走。

安媽媽忙對他說:“這位秀才,天已經黑透了,如今入了七月,鬼門洞開,走不得夜路。待明日再走不遲。”

嶽半商擺了擺手,沙啞著嗓子說:“非也非也,此等怪力亂神之事,豈能輕信?”說罷,頭也不回就往外走。安媽媽眼見留不住,隻得由他去了。

嶽半商出得門來,走了不到幾步,隻覺得一陣陰風襲來,路旁不時有人燃起一簇簇紙錢,火光閃耀。嶽半商的心便也跟著那火苗的跳躍,一下一上。

2.報恩

第二日,眼看快到處暑,嶽半商出得門來,想要置辦些祭祖之物。才至石橋,隻聽得有人吟詩,他抬頭一看,竟是同窗周回棹。

隻聽周回棹吟道:“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人如其名,人如其名呀。”原來,橋下搖來一隻小舟,舟上站立兩個女子,正是灼灼、亭亭。

沒待他歎完,隻見迎頭駛來一艘大船,小舟避躲不及,一撞之下竟翻了過去,灼灼和亭亭頓時落入水中。嶽半商吃了一驚,慌忙下河救人,但他不識水性,水剛過膝便嚇得退了回來。周回棹又好氣又好笑,外衫也顧不得脫,一把先將他拎了回來,然後紮入河中把姐妹二人救了上來。

安媽媽不知怎麼得知的消息,飛奔過來,少不了一番答謝。感激之餘,她竟要將灼灼許與嶽半商為妻。能得此佳人,嶽半商如何不喜?但轉念一想:人明明是周回棹救上來的,卻為何要將恩報到他身上?

安媽媽見他臉色變幻不定,開口道:“兩位公子皆為讀書之人,豈不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有心為善,雖善不賞’?雖然是這位公子救了小女,但小女落水之時,卻是嶽公子頭一個跳下水的。想來公子也能明白老婦之意吧。”

周回棹哭笑不得,隻得恭喜嶽半商。還未賀完,卻聽亭亭開了口:“如此說來,女兒也曾受嶽公子之恩,豈有不報之理?雖是長幼有序,但到底是自家姐妹,料來姐姐也斷不會容不下妹子。”

這下不單周回棹,連安媽媽和灼灼也惱了。但任憑安媽媽怎麼勸說,亭亭就是不改初衷,隻稱若是不依她,她便跳回河裏去。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還有什麼回旋的餘地?處暑這天,兩頂花轎便進了嶽家大門。

3.回魂

從一開始,嶽半商就對亭亭心懷芥蒂,婚後更是對她不冷不熱。但亭亭總是一副溫良恭順的模樣,這讓一心想讓她知難而退的嶽半商犯了難。

轉眼一年將過,又近處暑了。嶽半商早在六月底便被隔壁鎮上的書鋪叫去幫忙抄寫四書,緊趕慢趕,還是花了整整七日的工夫才趕完。念著嬌妻,嶽半商歸心似箭。拿了工錢,他便連夜回家。

天漸漸暗了下來,蟲鳴聲此起彼伏,更添了幾分詭異。嶽半商正走著,忽見前麵一點燈火閃了過來。他心裏一驚,正不知所措,卻聽那燈火後有人輕喚了一聲:“相公!”原來是灼灼。嶽半商又驚又喜,忙問她為何到此。灼灼輕輕一笑:“自然是來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