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香港劄幌情兩依(1 / 3)

第十六章 香港劄幌情兩依

“九七”臨近,又兼1989年那場風波,香港中國餐館出現大雪崩現象。和田一夫當機立斷:大規模收購中國餐館。3年創百店,成為香港中國餐館之王,繼而在世界各地開設連鎖店。八佰伴國際飲食公司不到一年就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創造了奇跡。到港一年,八佰伴發展了百貨店、餐館業、不動產開發業、肉食製品貿易公司、西餅連鎖店、鞋包公司、家電產品公司七大支柱。在劄幌,開設了日本首家集世界商品於一處的大型商場。

和田一夫說

我要說的,不外是一句話:人,原來就是一無所有。不過,你要有夢想,再憑堅定的信念去耕耘,夢想就會成為真實,而每一個人,其實都具備了做富翁的條件。

八佰伴原來是專心致誌從事流通事業。

以移居香港為契機,和田一夫正紮紮實實地計劃擴大事業,突破單一零售。

開設中國餐館連鎖店發展食品加工業和不動產開發業,還有家用電器等等。

八佰伴的公司名稱叫國際流通集團(後再改為現名“八佰伴國際集團”),但隨著飲食食品、開發業不斷擴大,正在向一個大型綜合企業的方向發展。

這是和田一夫21世紀世界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流通與非流通兩翼齊飛。

中國菜享譽世界,名聞遐邇。中國菜的精華與廚師精英都集結在香港。

和田一夫移居香港之時,正值香港中國餐館大雪崩,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和田一夫初到香港,就有許多餐館老板上門商談轉讓事宜。

一位將餐館賣給八佰伴的商界華人對和田一夫說:“我喜歡香港,香港是最能賺錢的地方。但是考慮到緊急情況時能有個安全保證,我已作好了移居加拿大的準備。為了讓幾個孩子去加拿大留學,將財產轉移到加拿大,我願將餐館賣給八佰伴。”

這位老板的心理,代表了不少急於將餐館出賣的老板的心理。

他們一方麵希望香港回歸中國後繼續留在香港做生意,另一方麵隨時準備萬一有變立即撤離。

這是1989年風波之後香港商界的實際情況。

機遇隻垂青有準備並且一直努力著的人們。

早在移居香港前,甚至在1989年前,和田一夫就已將香港中國餐館列入了他的全球戰略計劃。

1989年4月,和田一夫派出一個得力職員前去香港的中國餐館學習經理業務。

這位職員實際上是和田一夫的“偵察兵”,為八佰伴實地勘探,火力偵察。

從某種角度講,和田一夫可算是理想主義者。但另一方麵,他又是一個極為穩健的人。

他從不打“無準備之仗”。

其時,和田一夫對香港中國餐館的情況所知無多。因此,指示那位職員以合作的方式與一位華人老板試驗性地共同經營一家中國餐館。

這位職員將一切有關數據詳盡地記錄,了解和分析這家中國餐館的經營現狀,以便窺一斑見全豹,推斷其它餐館的情況。

結果令人欣喜,該餐館生意興隆,其它餐館生意也很好。

餐館生意好,但餐館業正發生大雪崩現象。

“1997”在臨近,1989年又發生了一場風波。香港中國餐館的老板人心浮動,一心隻想變賣財產,移居海外。

老板們已經是無心戀戰了。

信息迅速反饋到和田一夫腦中。“敵”退我進。香港餐館老板對未來深感不安,而餐館的現狀和前景都那麼樂觀,豈不是天助我也?和田一夫在每天必修的晨禱“神想觀”中堅定了信念,下定了決心:中國餐館這把賭注值得一押。況且,現在出擊,正是最佳時機!

和田一夫立即通過香港八佰伴向全香港發布信息,八佰伴決定大量收購中國餐館。

果然不出所料,賣店的老板蜂擁而至。

為了穩住軍心,以保證經營能順利展開,和田一夫馬上製訂對策。

收購中國餐館時,可以連同廚師、經營者一起盤進,並讓經營者保留兩成股份。如果賺得利潤,就和經營者分享。

八佰伴這一製度,深受很多餐館老板的歡迎。

另外,擴大宣傳如果加入香港八佰伴就能去海外的八佰伴工作這一政策,讓這個信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

正如期望,不少優秀人才加入了八佰伴集團。

很多手藝高超的大廚師都提出申請,要求在八佰伴收購的店裏工作。

可到海外這一條十分有誘惑力,這些身懷絕技的大廚師希望在八佰伴店裏工作,就有機會調離香港,到紐約等八佰伴的海外分店掌勺。

和田一夫高瞻遠矚之處是選擇了在香港收購中國餐館這一環宇間得天獨厚、唯我獨尊的行業。

中國菜名聞遐邇,中國餐館遍及世界各地。但全世界的優秀廚師,絕大部分都集中在香港。

中國菜的根源在中國,但現實是,在中國內地卻不容易吃得到美味可口、質量一流的菜肴。

應該承認,中國菜的精華在香港。

還由於香港中國餐館大都實惠而美味,因此,香港的中國餐館業競爭非常激烈。

非常激烈的競爭就有機會和條件讓許多優秀的經營者和優秀廚師脫穎而出,而且保證質量,價廉物美。

和田一夫掌握住了最佳時機。

在日本,如想收購生意興隆的公司,可能性很小,除非你舍得斥離譜的巨資。一般而論,在日本能收購到的,隻能是一些虧損企業,換言之,是一副爛攤子。

由於掌握住了最佳時機,八佰伴在香港收購的,全都是生意興隆盈利豐厚的公司。

這且不算,在中國餐館大雪崩的香港,購得一流優質的公司,隻需要日本1/3的價錢。

餐館公司的老板還對八佰伴十分感激。比如說,一位老板急著帶錢移民到加拿大。八佰伴提出收購他的餐館,他自是喜出望外。在他來說,這是一筆求之不得的好買賣。

因為若不是八佰伴提出收購,他的餐館將無人接手,這正是這位老板為之苦惱的事。

現在,他將餐館賣給八佰伴之後,就能拿著錢到加拿大去了。

可謂皆大歡喜。

由於選擇了收購的最佳時機,要求賣店的老板紛至遝來,和田一夫得以穩坐釣魚台逐一篩選。

首先是應該重點收購哪一類型的餐館。

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曆史悠久,因而形成了各具個性風味、異彩紛呈的諸多菜係。

在香港,主要是粵菜的天下,其次是京菜、川菜、潮州菜、上海菜、客家菜等等,不一而足。

餐館的檔次也千差萬別,為了便於收購,和田一夫將香港的餐館分為三檔。

經過論證,和田一夫發現太高檔的餐館常受市場因素影響,賺不到錢,往往入不敷出。

中國菜的至尊無異算滿漢全席。但能做得出滿漢全席巨大陣仗的超豪華的一流餐館,不見得就是賺錢的餐館。

最能賺錢的,是那種一到吃飯時間,一般顧客蜂擁而至,排隊等候,飽餐一頓的大眾食肆。

原因很簡單,因為餐館始終處於客源飽和的狀態,可以薄利多銷。與在家裏自己動手相比,價錢相差無多,但美味可口,還省卻了繁瑣的勞作。

例如,和田一夫收購了一家非常優秀的餐館公司,其下屬的一家連鎖餐館,規模巨大,擁有2200個座位,但無論早午晚都座無虛席,很多顧客隻得排隊候餐。

因此,和田一夫一錘定音,收購重點是麵向一般顧客的大眾食肆。

從“神想觀”得到靈感,然後將收購中國餐館作為八佰伴的戰略,並且立即付諸實施。

和田一夫身體力行進行戰術出擊。

和田一夫作為一名普通顧客去實地觀察,親身考核該店情況;用自己的舌頭嚐一嚐菜肴的味道。

和田一夫自己製訂了4個方麵的考核重點。

其一是味道,其二是地段環境及設施,其三是服務態度,其四是經營者的為人與能力。

味道,也就是菜的質量,是餐館的生命根源。顧客是上帝。味道不正,就像是大廈喪失了支柱,一切都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