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揚名世界八佰伴
和田一夫有一個宏願:使在各國開設的百貨店都成為該國百貨店之冠。他實現了。在其開店的幾乎每一個國家,八佰伴都執該國百貨業的牛耳。比如在香港,非但成了百貨業霸主,還當了中國餐館之王。如今,和田一夫要穩居亞洲第一,並且要揚名世界。為此,他設立了一個獨具創意的青年參謀室。
和田一夫說
八佰伴的成長,是我憑不屈的信念,逐步實現我多年以來的美夢。
和田一夫的辦公台上又攤開了一張巨幅的世界地圖。光陰荏苒,時序已步入90年代了,和田一夫手中的這張圖也與20多年前赴海外發展前夕的那張圖大不一樣了。
如今這張圖在和田一夫的眼中份量變得輕了,距離也近了。地圖上密密麻麻的山川廣廈都已隱去,化作八佰伴活動的舞台一個喧囂熱鬧的布景。
世界地圖上隻剩一個內容:“八佰伴開店一覽圖”。世界如同村落,八佰伴店鋪星羅棋布,已蔚然連成陣勢,端的是今非昔比了!
八佰伴已在世界各地生根開花,它的商號遍及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香港、台灣、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文萊、澳門、中國大陸、哥斯達黎加、巴西、智利等世界各地。
麵對地圖,和田一夫有一種“世界是我家”的君臨天下的豪情,他作為八佰伴國際企業的領袖,亦如古時的國君帝王,有天下盈於一握的感覺。
和田一夫滿懷豪情壯誌,正在雄心勃勃地推進他的宏願:在亞洲各國發展國際連鎖商店時,力爭使在各國開設的連鎖百貨店都成為該國百貨店之冠!
和田一夫的雄心壯誌是:要穩坐亞洲第一把交椅!八佰伴商號要揚名世界!
日本是八佰伴的發祥地,但因為發展較早,店鋪老化,不少地方還殘留著地方流通企業的舊痕,和田一夫在日本本土進行了一番大動作。
這項工作由他的二弟和田晃昌董事長主持。
以半田購物中心為起點,在日本各地迅速開設大型商場。
半日購物中心全名為“新世紀半田”,意即它將是八佰伴集團麵向21世紀的最大規模的購物中心。
“新世紀半日”實際上是一個建築群。它以百貨商場為核心,周圍環繞著當時日本國內最大規模的世界飲食街、名店、文化體育設施、寬敞的圓頂演出大廳等等。
“新世紀半田”的整個建築麵積為5.8781萬平方米,其中百貨商場營業麵積為1.5萬平方米,飲食街、文化體育設施等建築麵積加起來跟百貨商場差不多。
其中的體育設施有室內遊泳池、溜冰場、健身房。圓頂的演出大廳又叫國際文化會館,它在日本流通業同行中規模最大,麵積為2310平方米。
彙集了世界各地風味的飲食街麵積為8362平方米,60家飯館鱗次櫛比、濟濟一處。其中有在香港盤進的正宗中國餐館、意大利餐廳、日本菜館、牛排店、小吃食堂等等。在當時(1991年),它是日本最大的一條世界美食街。
由於充分利用了八佰伴的銷售進貨網絡,尤其是同新加坡政府合作建成的新加坡國際批發中心的優勢,新世紀半田的百貨商場裏商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新世紀半日”還有另一大特點,即開發了電腦係統,來管理自己的顧客。具體做法是,將信用記錄卡發給顧客,對信用銷售和購物情況進行綜合管理。此舉既方便了顧客,也有利於商店獲取與本店經營有關的信息,可謂一舉兩得。
嚐到了以先進科學技術手段管理經營的和田一夫,馬上思考如何在八佰伴集團下屬的其它商場也推廣這一係統。
“新世紀半田”擁有一個能容納2000輛汽車的停車場。這家大型商場的總投資額是135億日元,當年的經營目標也是這一數字。
“新世紀半田”在八佰伴集團內的落成次序為:在愛知縣是第4家,在國內直接經營店中是第55家,在包含國內外在內的整個集團中的順序是113家。
早在1989年3月,和田一夫即組織了一個創辦新型百貨店的項目研究小組,以三島的大型百貨店為試點,研究創辦新型百貨店。
和田一夫親自擔任項目小組的主任,組員全由30歲以下的青年組成,其中有采購員、櫃台銷售部門負責人等。
他們研究的內容是,改變以往日本百貨店向租賃者出租店鋪,由租賃者自己采辦海外商品的做法,自己到日本國外采購商品。因而可以保持成本低於其它百貨店的優勢,海外商品能以較低的價格出售。
通過三島的試驗,和田一夫得出了很樂觀的結論:這種新型百貨店,不僅在東京、大阪等大城市的黃金地段,即使在地方城鎮,也能開辦營業。
“新世紀半田”可謂這種新型百貨商店的一次大規模的實踐。
此外,在日本國內,和田一夫還有一項大的計劃,即預計1994年在劄幌建成八佰伴國際購物中心。這個項目將成為向日本國內展示和確立八佰伴商號的一個大好機會。
和田一夫計劃把劄幌國際購物中心辦成日本首家集世界商品於一處的大型商場。又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
在1997年之前,和田一夫還計劃在日本開設富士官百貨店、知立購物中心、岡崎購物中心等大型商店。為完成創一兆日元的營業額奠定基礎!
60年代,是日本經濟高速騰飛的時期。親身經曆了這一時期的和田一夫,曾半是自謙半是惋惜地說,他沒有抓住國內的機會。這句話的真實內涵應該是,八佰伴未能在此時期發展到理想的規模。
但和田一夫卻以此為鑒,抓住了亞洲各國經濟發展的機會。那種當年發生在日本的,隻要開店設鋪,商品頃刻就會被一搶而空的景觀,正在各新興工業國發生。
和田一夫看準了這一勢頭,集中精力,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舉向海外發展店鋪。
此時亦正值各新興工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時期,購物中心熱迅速興起,正與和田一夫的願望相吻合。各國的房地產開發業者相繼與他接洽,希望八佰伴作為購物中心的主要租賃人參加投資。和田一夫從中選擇合乎條件者,果敢地開店設鋪。
新加坡國際批發中心,就是其中具有“90年代挑戰意義”(和田一夫語)的佼佼者。
新加坡國際批發中心占地16.5萬平方米。在地域狹小的新加坡要確保這一廣闊的土地麵積是極為困難的。但因為此建設項目已被列入新加坡國家計劃,所以得以由政府出麵斡旋,土地問題順利解決。
這片土地的租賃期為60年,新加坡政府為這個項目投資10%。
和田一夫曾評價新加坡政府說:“這是一個非常認真的政府,法製健全。”能得到新加坡政府的青睞,和田一夫非常自信:這是因為八佰伴新加坡公司成績卓著之故。
自1974年,八佰伴在新加坡的1號店誕生以來,已接近20個年頭了。在新加坡八佰伴已擁有了4家商店,成為了新加坡最大的百貨企業。得到了許多一流廠家的支持。
在新加坡創建國際批發中心,是和田一夫很具獨創性的想法。他覺得,仿效、學習美國超級市場和連鎖商店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形勢要求我們做出獨創革新的答卷。
於是,誕生了這一建立國際批發中心的設想。
一方麵是基於現實的需求。1988年和1989年,八佰伴在馬來西亞、香港、文萊、泰國和台灣先後開店。在經營過程中,和田一夫深感東南亞各國的商品供應十分困難。
在馬來西亞分店,大部分商品在馬來西亞國內采購不到。文萊分店更是困難重重,因為該國幾乎不生產商品,要依賴進口。
與這些國家相比,新加坡的商品供應情況尚屬不錯,八佰伴在新加坡的公司還得到了許多一流製造廠家的熱誠關照。
另一方麵,建立國際批發中心源於這樣一個著眼點:令那些為八佰伴新加坡公司提供商品的批發商集團化,請他們作為租賃者來到這個批發店雲集的現金批發中心設鋪營業。
不僅如此,八佰伴還盛情邀請那些與他們有密切的業務聯係,在東南亞開設工廠的日本公司,香港、台灣等地的廠家,踴躍來此批發中心開店設鋪。這樣就可配齊在新加坡無法配齊的商品。
和田一夫建立國際批發中心的設想,目光長遠,思路開闊,堪稱是國際流通企業領袖放眼全球的世界性戰略。
他想:新加坡恰好位於南北兩個半球的中心,這一地理位置有利於采辦商品。比如時裝和季節性用品,可利用日本和澳洲雙方的長處打個時間差。即,把一方因季節關係滯銷的商品,通過國際批發中心的中介,推銷到另一方。
另一種情況,則可發揮這一批發中心的作用,調劑時髦與落伍商品的餘缺。因為在先進國家已落伍的商品,在發展中國家可能成為時髦商品而受到顧客青睞。
和田一夫有這樣的經驗:某些日本的廠家生產了大批優質產品,但由於受到流行因素的製約,賣不出去,隻能處理銷毀。這種浪費,實在可惜!若通過國際批發中心的中介,把這些產品順利推銷到發展中國家,對雙方都非常有利。
它是一個具有遼闊視野的立足國際舞台的大企業家左右逢源,滴水不漏的思維。從中還能覓見當年在熱海台風中頂風冒雨搶運蔬菜的八佰伴少東家的痕跡嗎?從這一起點開始,和田一夫已經走得很遠了!
在國際批發中心,和田一夫也準備使用電腦管理。正著手與伊藤忠商事、新日鐵正共同開發。有了這一套現代化的管理設施,就能立刻掌握商品信息,隨時知道某國購買了何種商品及其數量,還能隨時掌握整個亞洲的消費信息。
這個富於創見的設想,確實帶來許多有益的效用,說它一石三鳥毫不過分。
對八佰伴本身來說,也極有價值。就拿買玻璃杯來說,瑞典的杯子,意大利的杯子,隻有在各自的代理店才能買到。過去如果要買齊這樣的商品,就要通過成千上萬的代理店。如果有個各國商品應有盡有的國際批發中心,那麼這件事就好辦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