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即使對八佰伴內部那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分店來說,它也是一個具備獨立批發機能,很有價值的機構。
新加坡國際批發中心的建立,為和田一夫的國際流通事業搭起了一座重要的舞台,為他揚名世界的宏偉設想的實現,描畫了重要的一筆!
和田一夫說,這是他為走向21世紀做準備的90年代的挑戰。
該國際批發中心於1991年12月全部開館(其中一部分於1990年5月先期交付使用)。該中心全部投入運轉後,超過了新加坡4個分店的總營業額。
新加坡4個分店和國際批發中心的總營業額總和,使八佰伴成為新加坡百貨業之冠,超過香港的營業額。
在百貨業經營上,八佰伴在香港同樣成績斐然。
自1984年開設了1號店之後,八佰伴已於1991年在香港開到第4號店了,5號店也於1992年開張。這些店建成之後,八佰伴連鎖百貨公司無論是營業額,還是營業麵積,都已是鶴立雞群的香港之冠!
此外,3年創百店,為穩執牛耳的香港中國餐館之王。
香港這個“自由的跨越國界的市場”(和田一夫語),為在日本飽受日本流通體製關卡林立、手續繁多的形式拘牽的和田一夫,提供了一個騰挪跳躍、一展宏圖的國際商業大舞台。
得天時、地利、人和的和田一夫在香港順風、順水。他立足香港,放眼亞洲,與香港相得益彰。八佰伴攻城掠地,勢如破竹,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香港是和田一夫發展事業的風水寶地,他由衷地感謝香港。爽快的和田一夫不止一次地向報界表示:八佰伴的成功主要借助了香港。
因為總部設在香港,一衣帶水、遠親近鄰的東南亞各地便在眼皮底下,和田一夫懷著“去去就來”的豪情,往來穿梭於各地,演繹出攻城掠地的一出出好戲。
在台灣的生意,得益於財神邱永漢的招手。
在日本有財神爺之稱的邱永漢,在1986年春天對和田一夫用了一個反詰句:“不打算到台灣搞一番事業嗎?”
早有此願的和田一夫,把這個問句換成了感歎號!財神邀請我,是我和八佰伴的榮幸!財神開口,定然勝機在握!
於是,經過一係列緊張的運作,1988年,八佰伴在台中開設了1號店。
接下來,八佰伴於1991年在。北開設一家擁有東南亞最大營業麵積(8萬平方米)的百貨商場,也是台灣最大的店鋪。
為確保設計的質量與美觀,和田一夫聘請了號稱世界第一的購物中心設計家、加拿大人塞德拉先生進行設計。
台灣作為八佰伴的一個重要戰略目標,和田一夫積極著手製定著以台灣為舞台的其它計劃。
以香港為根據地的八佰伴國際集團與邱永漢合作,創建一家公司,投資建造一座購物中心和旅館連為一體的大型商廈,並於1991年動工。
此商廈麵積為4.5萬平方米。如果加上台北商場的8萬平方米和台中商店的1萬平方米,八佰伴就成為台灣實力強大的零售企業。
在馬來西亞,第5號店哥打京那答魯商場,成了該地區最大的百貨商店,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八佰伴又已動工建造馬來西亞6號店——檳城2號購物中心。檳城的休養地計劃也在進行。
在馬來西亞,八佰伴在快速推進,以期早日實現馬來西亞零售業之冠的目標。
前景極為樂觀!因為加上1990年7月在哥打京那答魯開張的5號店,八佰伴5個連鎖店的總營業額已接近馬來西亞之冠!
而1987年開張的馬來西亞1號店,僅僅4年,便已準備在馬來西亞證券交易所上市!
印尼是和田一夫看好的下一個目標。
他認為,印尼不久將能取得經濟的大發展!因為印尼的政局正日趨穩定,國民人均收入也迅速上升,正是向該國發展的好時機。
隻是,印尼政府禁止外國企業向該國流通業投資,這是根本性的障礙。但印尼的製造業卻接受外來資金。所以,和田一夫對此抱樂觀態度:估計不久的將來也會允許外國資本投資流通業的吧!
他正命人進行調查,一俟開禁,將以不動產開發業著手向該國發展。
印尼首都雅加達的開發項目,正在籌備之中,待印尼政府取消外國資金投資流通業的禁令時,和田一夫準備立即在雅加達建造一家該地之冠的商店。
擁有12億人口、人口總數位居世界之冠的中國,無疑是眾多商家覬覦的巨大市場,有先見之明的和田一夫自不甘人後。
和田一夫早就預言:21世紀是中國的時代(內容有專章論述),他並從經濟勃興的規律,找出了這一論點的堅實論據。
和田一夫發現:流通業熱火發展,製造業就會因薪金猛漲而向低成本的地區轉移,中國將是世界工廠遷移的最後地點。與此相適應,中國的南方時代即將到來!
富於詩人激情的和田一夫張開雙臂歡迎這一時代的到來!他已將進入中國市場作為八佰伴的一大支柱性產業,進行戰略籌劃和部署,準備著許多大的動作。
和田一夫發現,香港、台灣、韓國、日本在中國華南沿海的投資數目,正以驚人的速度直線上升。
中國的沿海城市在歡迎海外投資和經濟開放這兩項政策的推動下,經濟一定會迅速發展。
和田一夫要借這股勁吹的東風,進入這一世界最大的市場。
他的思路逐漸確定,目標明晰了。他計劃1995年在上海落成八佰伴在亞洲最大(開張時和田一夫考證為目前世界最大級別)的購物中心——於今已成現實;在北京建立總點資訊中心。
和田一夫還有一個野心極大的計劃:要在2000年之前在中國沿海城市建立1000到1500個超級市場,還將在全國範圍內建立3000家以上的漢堡快餐店!
八佰伴的事業正入佳境,戰鬥正未有窮期!60多歲的和田一夫全然忘卻了老之將至!
在太平洋的另一邊及大西洋沿岸,東岸的芝加哥購物中心和西岸的多倫斯商店,於1991年相繼開業。
1992年開張的則有溫哥華百貨店和倫敦商場。
在倫敦開設八佰伴的消息,曾被英國的《泰晤士報》刊載過,和田一夫在晉見香港總督衛奕信時還特意帶去了這張報紙,令當時的總督喜上眉梢,倍感親切!
1991年4月在泰國首都曼穀開張的曼穀購物中心,是當時八佰伴集團營業麵積最大的一家百貨商店,也是目前泰國最大的百貨商店。
曼穀購物中心,停車場可容納3000輛車。開張的那天,約有50萬名顧客光臨惠顧,場景蔚為壯觀!
這個令人吃驚的數字,再次驗證了和田一夫預見的正確與英明。
在開張的3年前,租賃用地的時候,和田一夫按照當地的習慣,預付了20年租金。
不想,該地區的地產價格竟上漲了3至4倍!這給預付了20年租金的八佰伴帶來了不小的利益。這一“坐收漁利”的吉兆,給了和田一夫很大的喜悅,為他所津津樂道!
當時,在曼穀開店的日本公司不少,大丸、崇光、伊勢丹、東急、吉之島等公司都早已去了曼穀。八佰伴雖然是這些日籍公司的“增援部隊”,但其營業麵積卻超過了這些“先鋒部隊”,而呈後來居上之勢!
泰國是一個經濟發展極為迅速的國家,市場變化激烈,但和田一夫憑藉過去積累的經驗,進行了超前的應變,使曼穀店成為“估計到變化並采取了必要措施的一個範例”!
在租借土地時,曼穀的國民人均收入為2000美元,但3年後中心開張時,已達到了5000美元!購買力直線上升。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流通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在曼穀,隨著經濟發展,國民人均收入的增長,購買力也隨之上升,結果帶來了流通業的繁榮昌盛。
曼穀人口約有650萬,但汽車多達200萬輛,即每戶都擁有一輛轎車,這也與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時期一樣,“私家車”夢想成真,令人口急速膨脹的曼穀,交通狀態已呈飽和之態。汽車充塞道路,堵車時一條長龍不見首尾,使乘車有時還不及走路快。
和田一夫考慮到這一點,決定在確保營業麵積之外,再建造一個可容納3000輛車的停車場。此舉果然大受歡迎!
在人們恭維和田一夫料事如神的預見時,他再次感到了日本經驗給予他的有益啟迪!
從這裏可以看出,一個善於以史為鑒、以前事為師的人,可以如何地吸收往事的營養,使自己少走彎路。
曼穀店作為八佰伴在亞洲的集大成之作,為了適應亞洲市場的變化,和田一夫銳意創新,引進了一些新的製度。
其中的顧客管理製度,在八佰伴海外店裏是首次引進,即使在日本流通界亦是首開先河的。
這一製度的具體做法是:為顧客製作八佰伴會員卡,預先將顧客的家庭成員、生日等數據輸入電腦。顧客持此卡來店購物時,能直接與款額自動記錄機連結而使電腦運行,便可輸入顧客買了何種商品及其數量。
這樣天長日久,便可儲存顧客的信息。根據這些信息,商店可及時向顧客寄上生日卡和廣告,顧客憑生日卡和廣告來店購物,還可享受優惠,商店亦可積累顧客需求商品的第一手資料。
開張時,這種八佰伴會員卡準備了1萬張。但過了1個月,申請數竟達5萬張,遠遠超乎了和田一夫的預想!
和田一夫吃驚之餘,決定加大步伐,第一次就發放10萬張!
會員卡的大受歡迎,給了和田一夫一個啟示:中產階層正在日益擴大。這張八佰伴會員卡,已經成為曼穀中產階層的一種身分標誌了。
此事亦讓和田一夫感到:與經濟高速發展後80%的日本人逐漸具有中流意識一樣,泰國人也在經曆同一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