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選:中國第一位研製漢字激光照排的人
1987年12月2日,我國研製成功”漢字激光照排”新技術,實現了計算機激光照排,使印刷業的排版工作脫離了低效、有毒的鉛字作業,使中國的印刷業一躍跨入了”電與光”的時代。其研製者王選,榮獲第14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牌獎,中國首屆”畢升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等重大獎項,他也從此擔任了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學院、第三世界科學院”三院院士”以及中國科協副主席。
50年代末,北大計算數學係的才子王選畢業留校,他幸運投身到我國剛剛起步的計算機科研當中。他憑著年輕人的極大熱情,努力工作,刻苦鑽研。由於長期超負荷的工作,他病倒了,不得不回老家休養。病中他心卻沒離開科研,在家中資料缺乏,他焦急萬分。這時,有人千裏迢迢捎來一本珍貴的英文資料--國外新研製出來一種計算機高級語言,這對王選恰似雪中送炭。提供資料的是數學係年輕女助教陳坤球,她1957年畢業留校,比王選高一年級,曾輔導王選他們班的計算機使用方法和程序設計課。王選幸福地回憶著與這位小老師的相處的一幕幕,他不由自主的感情潮水奔湧,寫下了有生以來的第一封情書。
陳坤球很快回了信。從此,王選不僅有一位心動相印的戀人,而且得到了一個天作之合的科研搭檔。
正當他們想大幹一場的時候,一場浩劫席卷中華大地。王選成了出身”黑五類”的修正主義苗子,受到了批判。受到精神酷刑和病魔纏身的王選,覺得長日漫漫。後來,是愛情給他帶來了陽光和希望。陳坤球不怕別人的議論,堅信真正的愛情不光是同歡樂,更要共患難。1967年12月1日,這對久經磨難的戀人,終於舉行了簡樸的婚禮。
度過了災難的冬季,終於迎來了科學的春天。1975年春天,陳坤球在計算機應用情況的調研中了解到,國家有個關於漢字信息處理技術的重點科研項目,代號為”748工程”。她憑著多年教學、科研的經驗和國內外計算機行業信息資料的掌握,敏銳地感覺到,這是一件值得做的大事。
王選、陳坤球夫婦做出一個曆史性的選擇,從此與漢字精密照排結下了不解之緣,共同走上了這條充滿荊棘的漫長的科學之路。他們犧牲了部分家庭生活樂趣,過著清教徒般的生活。十多年來,他們沒有寒暑假,沒有星期天。正如王選所說:”一個獻身學術的人,是無權過普通人的生活的。”他要失去許多常人擁有的樂趣,當然也會得到常人得不到的幸福。
他們的家,不講究擺設,更談不上高檔,隻有提供睡覺和吃飯的物品,其它的都沒有。搞調研、查閱資料,論證方案,一切都在緊張而有序地進行。
長期忘我工作,積勞成疾,陳坤球患了癌症。手術的那一天,視事業為生命、一分一秒都舍不得耽擱的王選,毅然放下工作,目不轉睛地盯著手術室大門。不知過了多久,門開了,王選迫不及待地迎上去:”大夫,怎麼樣?”大夫開玩笑地說:”她太瘦弱了,連身上的癌細胞都患了營養不良,失去了擴散的野心”。
陳坤球終於闖過了鬼門關。便血半年多的她才去醫院看病,癌細胞居然沒有擴散,真是一個奇跡。也許蒼天不忍心奪去這位隻知奉獻的科學家的生命吧。
王選這時感到內疚,妻子和他在一起生活,太苦太累了,以後,一定要多照顧她,讓她輕鬆些,幸福些。他把照排係統鑒定會上得到了幾百元獎金都給妻子買了營養品,看著妻子一天天好起來,他的心裏也踏實多了。
陳坤球在大手術後,隻休息一年,就回到了科研第一線。經過他們夫妻的共同攻關及其他同事的支持幫助,激光照排終於研製成功。首先由《經濟日報》試用,一舉成功。短短幾年,國內已有1000多家報社和6000多家印刷廠用上了北大方正的激光照排機,境外100多家華人報刊和出版社也采用了北大方正係統。中國的漢字激光照排技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