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性的化學課堂教學評價——評優課
總結性的課堂教學評價是通過評價活動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進行分等鑒定,為人事決策如評選優秀教師、為教師提職晉級等提供依據。評優課是目前開展得最為廣泛的一種總結性的課堂教學評價。
一、評優課指標體係的建立
1.建立評優課指標體係時應注意的問題
建立一個好的評優課指標體係,是保證評課質量的基礎。指標體係的內容及其權重分配,反映了指標體係的設計者對化學課堂教學本質或規律的認識和化學課堂教學質量觀。好的指標體係,要有比較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依據。目前,還沒有一個能被廣泛接受或公認的評優課指標體係出現,對此仍在不斷探索之中。這裏,隻提出幾個在建立化學評優課的指標體係時需要重視的問題。
(1)要做到全麵、具體與切實可行相結合。
評優課的指標體係會對教師產生較強的導向作用。指標體係中的重點內容,必然會是教師注意的重點並作為努力的方向;而指標體係中的非重點內容或所忽視的教學要求,也會使教師忽視或有意識回避。因此,指標體係的片麵性容易導致不良後果。為了使評價結果客觀、可靠,還要求每一項指標都盡可能具體、細致,以便於評價者做出價值判斷。如果指標過於簡單、籠統,則不可避免地會給評課過程帶來較多的主觀性。但並不是說,指標越多、越細就越好。實際上,指標過多、過細,會使其中許多指標形同虛設,因為要評價者在很短的時間內對過多的指標都逐一做出價值判斷是相當困難的。所以,指標太多,就會增加評價過程的隨機性,還會徒勞地增大評課的工作量,降低評課工作的質量和效益。
因此,在建立評課指標體係時,要注意根據評課人的實際水平及評課條件,既切實可行又全麵、具體。要做到指標體係詳略得當,就必須找到那些能夠反映化學課堂規律的、最為重要的評價指標體係既能夠充分保證化學的質量標準,又不至於使指標體係過於瑣碎、龐雜,雖然全麵,卻難以應用。
(2)要反映化學課型與教學內容的特點。
評優課的指標體係一般都要涉及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演示實驗、教學態度、教學效果等方麵。然而教師教學水平的發揮,常常和化學課的類型、內容有關,而在實際評優課中,又很難做到讓所有被評教師上同一類型或同一內容的課。因此,需要在全麵要求的指標內容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課型或教學內容,相應確定有關指標的權重,以製訂出與被評課的課型或教學內容相應的評價指標體係,這樣可能會使評優課更為合理、公平些。例如,對於理論知識課,那些要求教師引導學生積極進行由宏觀到微觀的思維活動等方麵的指標應賦予較大的權重;而對元素化合物知識課,那些要求教師做好演示實驗並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實驗、培養觀察能力並利用實驗掌握知識等方麵的指標也要賦予較大的權重;對化學演示實驗較多和演示實驗較少或幾乎沒有的兩種課,關於教師做化學演示實驗方麵的指標顯然要有不同的權重或對評價的內容加以適當增減。
(3)要對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予以適當的評價。
從理論上說,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最終應反映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上。而對教師課堂教學實際效果的評價,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進行評優課的實際中,常常根據當場對學生進行的課後測驗成績來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應當說,這種評價方式帶有一定程度的客觀性和合理性;在課後測驗內容合理的前提下,學生的測驗成績能夠作為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的重要依據。但是也應該看到,學生的課後測驗成績並不僅僅受到課堂教學過程的影響,還與學生原有的基礎知識、智力水平差異、情感因素、練習效應、家庭文化背景等多方麵因素有關;而且課堂教學效果往往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滯後性,即課堂教學所引起學生的某些行為變化,並不能立刻就表現出來,因而也難以反映在課後測驗上。所以對課堂教學實際效果的評價,既要重視課後測驗的結果,又不要給學生的測驗成績賦予過大的權重;還要注意學生在課堂教學進行過程中的實際反應,如課堂學習氣氛、學生集中注意力的程度等,綜合各個方麵的信息,適當評價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