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課前準備。
要了解被評教師的有關想法,如對自己課堂教學的哪些方麵不滿意、希望得到什麼樣的指導和幫助等;熟悉被評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案;與被評教師共同討論和製訂課堂觀察計劃,確定課堂觀察的重點行為及其觀察方式。
(2)課堂觀察。
研究課的主要任務是觀察和評價課堂教學活動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無效的甚至是有害的,評價的依據主要是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與學生對這些行為的反應。因此在實施研究課時,要根據觀察計劃,盡可能準確地記錄教師的行為方式與學生的行為反應。由於課堂教學中的人際交往和信息交流相當複雜,在一堂課中觀察的重點隻能是1—2個。需要記錄的觀察信息是大量的,可以根據研究的重點、評價者的經驗、研究的具體條件采用適當的記錄方式,如采用錄音或錄像的方法,也可以用一種特製的專門表格,在單位時間裏記錄下教師的某一種行為及其學生的反應,如每隔90秒鍾記錄一次教師的行為(講述、板書、實驗等)和學生對教師行為的關注程度等。
(3)課後分析與評價。
先對觀察記錄進行分析處理,對研究重點所涉及的教師行為及其學生反應進行歸類,以此作為分析、評價的基本依據;然後與被評教師共同討論,比較教師的實際教學行為與理想教學行為之間的差距,分析其原因。在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進行分析、評價時,不要套用某種固定不變的課堂教學模式和評價模式,而要注意結合教師自身的素質、個性等方麵的特點,找到符合被評教師特點的問題的原因,做出準確診斷。在此基礎上,製訂出改進課堂教學的計劃。這一改進計劃又可作為製訂下一次研究課方案的依據,從而保持課堂教學研究的連續性。最終實現對實際課堂教學的改進而獲得研究課的實際效果。
2.實施化學研究課的其他要點
(1)研究重點的選擇。
確定研究重點主要是根據被評教師的實際需要。一般而言,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提問方式、對學生的有效課堂學習行為的強化技術、板書的設計技巧、演示實驗的操作與運用、化學教學語言藝術等,都可以作為研究課的重點。在化學課堂教學研究中,教師對演示實驗和化學語言的運用,尤其要予以重視。一些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往往不善於運用化學演示實驗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激發興趣;不善於以較嚴密的邏輯性去組織、展開生動而形象的化學教學語言,以引導學生實現從宏觀到微觀的思維過渡。可以運用研究課的手段,有針對性地解決類似的問題,切實提高教師的化學教學水平。
(2)對評價者的要求。
相對於評優課和檢查課而言,研究課對評價者有著更高的要求。首先,評價者應當具備豐富的化學教學經驗和一定的化學教學理論水準,這樣才有可能幫助教師準確發現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提出切實有效的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從這個角度而言,與其說他是化學課堂教學的評價者,不如說是化學教學的研究者更合適些。其次,評價者不僅具備了必要的知識、經驗和能力,而且確實以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為唯一目的,並采取了相應的工作方式和態度,這樣才可能與被評教師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獲得他們的信任、尊敬與合作,保證研究課的順利展開和取得積極的效果。通常,研究課的評價者隻需要1—2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