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3IAC的單元構成
基礎部分主要討論化學基本概念和技能,其餘六個單元結合有關內容不斷鞏固和擴充這些概念和技能。學生經過一個單元到另一個單元的學習,就能不斷地獲得與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生物化學等各個領域的有關化學的綜合概念。IAC教材的使用具有較大的靈活性,除了基礎部分必須講授外,其餘可以自由選擇。從知識內容上看,IAC教材跟CHEMstudy教材相比,降低了理論和數學運算方麵的要求,增加了聯係生活實際的內容,體現了現代學科間相互滲透的特點。兩種教材知識內容的比例大致如下:
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IAC教材不僅在聯係實際方麵給予了特別的注意,在實驗方麵比CHEMstudy教材也有所增加。IAC教材70年代在美國約有18%的學校使用,80年代使用該教材的學校又有所增加。
另外,70年代世界化學課程改革的一個共同趨向,是加強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各國都把化學實驗作為化學課程的重要部分,對化學實驗作用的認識已不局限於培養學生實驗操作技能,而是把它當成學生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的基本途徑和培養學生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的重要手段。
80年代,隨著科學技術更迅猛地發展,化學這門科學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成了“中心科學”。由於化學與人類社會的關係愈加密切,這促使80年代化學教育的重點“從過去的強調未來化學家的教育和訓練轉變到把化學描寫成為與社會有關的責任重大的工作”。80年代世界化學課程改革的新趨向,是越來越強調化學與社會的關係,化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作用;強調化學教學內容要更加注重基礎性、實用性,學習化學的目的是要解決社會問題。許多國家在80年代都製定和編寫了加強化學與社會關係的課程教材。其中最有代表性也是影響最大的是80年代由美國化學會主持,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資助,由大中學化學教師參加編寫的《社會中的化學》(CHEMCOM)。這是一本全新的中學化學教材,主要供那些將來不準備從事科學和工程職業的10或11年級的學生學習,目的是幫助學生:(1)理解化學將在他們個人和職業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2)運用化學原理更聰明地思考他們以後遇到的涉及科學和技術方麵的問題;(3)對科學和技術的潛力和局限性獲得終生的認識。《社會中的化學》全書共分為八個單元:
用水的供給;
維護我們的化學資源;
石油:用以建設還是燃燒;
了解食物;
我們世界中的核化學;
化學、空氣與天氣;
化學與健康;
化學工業:作出的承諾與麵臨的挑戰。
每個單元又包括五個部分,集中討論一個與社會有關的化學問題。該教材最突出的特點是緊密地聯係生活、聯係社會,采取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方式進行編排來引入化學問題。1986年正式出版後受到美國教育界的廣泛重視,成為廣大師生喜愛的教科書。但由於它以社會問題為中心來編排化學知識,概念的跳躍性較大,學生學習起來感到比較吃力,不利於教學的進行。
概觀近30年來世界化學課程的發展變化,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化學課程始終是受社會、科技以及化學科學的發展變化製約的,它隨著化學教育觀念的不斷發展而變化。從五六十年代為培養科技精英的“學科中心課程”到80年代強調化學與社會的關係,強調讓學生認識社會,解決社會問題的“活動中心課程”,課程觀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世界各國課程改革不僅從新內容、新實驗和新方法做起,而且更重視從培訓教師、改善儀器教具、進行教學試驗等方麵進行。這些變化啟示我們在未來的課程改革中,必須充分重視課程觀念和課程編製理論的研究,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進行我國化學課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