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如何製訂行為目標,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法做了很好的示範。
我國教育目標的製訂,主要是由課程計劃和教學大綱來完成的,但是製訂得不夠細。教科書編輯在動手編書之前,還要把大綱“細化”,要細到每個知識點出哪些化學方程式,做哪些演示實驗,舉哪些實例,做哪些習題,達到什麼教學要求,等等。做這一步工作實質上就是落實教學內容。
按照目標模式,繼續下去就是組織教學內容,編排教材體係,編寫出教材初稿。再將教材初稿付諸教學實踐,進行教學實驗。最後根據教學反饋和事先製定的行為目標對教材實施評價。再根據評價修訂教材,促其日臻完善。
目標模式影響較大,原因是它有一些顯著的優點:
(1)重視向社會做調查研究,搞清社會對教育的要求,比之過去憑經驗或主觀臆斷地確定教學內容更為科學。加之它是從社會、學生和科學專家三個角度來確定課程目標,而且強調教育學和心理學的指導,這樣確定的教育目標,能夠做到符合教育規律、學生實際和社會需要。再則,課程有了明確的目標,也有利於按照一定的規格造就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2)把評價環節引入課程編製,使得教師和課程編製人員能及時得到反饋,對課程進行必要的修訂,促使它更快成熟。
(3)從結構上看,這種模式大體上把製訂課程所涉及的主要方麵和步驟都包括了進去,比較全麵具體,也比較便於執行。
目標模式也有嚴重的缺點,這些缺點妨礙了它的推廣。這些缺點主要是:
(1)並非所有的學習結果都能完滿地分析成可測性行為目標,如情感意誌、個性品質、愛國主義精神等方向性目標就是這樣,而且不同的人對於同一學習結果也可能訂出不同的行為目標。
(2)根據目標模式的要求,不僅編輯人員編寫教材時要製訂行為目標,而且教師備課時也要製訂或根據教參的規定執行行為目標。為了便於檢查目標的到達度,教學目標總是訂得很細、很具體,因此目標的數量很多。這樣使得製訂者不勝其煩,而且執行者一時也難以記住。因此,教師往往隻注意那些可以詳細說明的低水平的教學目標(如記住××知識,學會××技能),而忽略那些不易被嚴謹表述、但卻十分重要的方向目標(如培養××能力、培養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這顯然不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3)目標模式把學校當工廠,課程當藍圖,學生當欲加工的原材料,顯得過於簡單化,忽視了師生的情感意誌和個性在教學中的作用,忽視了教學過程的複雜性,因此完全按照目標模式編製課程教材,不利於培養德智體全麵發展的新人。
二、過程模式
由於目標模式有許多缺點,有人就提出過程模式來加以修正。
所謂過程模式就是:
過程模式的特點是先訂出一般性目標,即學科教學目的,然後選擇教學內容,並把它展開成一個提綱(猶如教學大綱),這個提綱表述學科內容和體係,但不細分到具體行為目標。課程編製人員根據提綱寫成教材,然後付諸教學實踐。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不必死板地照著教材教學,而是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要求學生不是被動地學習,而是主動、積極地學習,去探究、去發現。這樣通過教學活動達到豐富和改進教材的目的。同時詳細記述整個教學的情況(包括教材中沒有考慮到的偶發事件),並鼓勵師生、專家、家長等從不同角度去評價教材,最後再根據評價修訂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