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病防治
寄生蟲病是世界性的疾病。血吸蟲病、瘧疾、絲蟲病、黑熱病、鉤蟲病、蛔蟲病、肺吸蟲病、華枝睾吸蟲病、絛蟲病、蟯蟲病、囊蟲病、鞭蟲病、包蟲病、阿米巴痢疾等寄生蟲病,在我國分布廣泛,流行久長,病人眾多。據解放初期的調查估算,單是血吸蟲病、瘧疾和絲蟲病患者,就達7,000多萬人。
新中國成立後,衛生部門將流行最為嚴重、為害最烈的血吸蟲病、瘧疾、絲蟲病、鉤蟲病和黑熱病列為我國的五大寄生蟲病,進行重點防治。經過三十多年的艱苦努力,我國寄生蟲病防治工作,已經取得了巨大成績。繼一九五八年我國大部分地區基本消滅黑熱病之後,到八十年代初,我國已有240多個縣、市消滅或基本消滅血吸蟲病,治愈約1,000萬血吸蟲病人;全國已有69%的縣、市已經完全擺脫或基本擺脫瘧疾的危害;全國已有山東、貴州兩省在全省境內基本消滅了絲蟲病。總之,我國各種寄生蟲病的流行區域已經大大縮小,患病率和病死率都已降至曆史最低水平。我國防治寄生蟲病所取得的成就表明,隻要積極進行防治,寄生蟲病是可以控製進而達到消滅的。
血吸蟲病
送瘟神
讀六月三十日人民日報,餘江縣消滅了血吸蟲。浮想聯翩,夜不能寐。微風拂煦,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
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毛澤東同誌的光輝詩篇《送瘟神》,深刻描繪了舊中國血吸蟲病流行區人民的深重災難,熱情歌頌了新中國人民氣壯山河的“送瘟神”運動。一九五八年十月三日,《送瘟神》在《人民日報》發表以後,極大地振奮了流行區群眾的革命精神,鼓舞了流行區群眾的鬥爭意誌,成為動員億萬群眾積極行動起來去戰勝血吸蟲病的戰鬥號令。正是在“送瘟神”思想的指引下,我國的血吸蟲病防治工作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血吸蟲病的流行概況和防治成果
(一)流行曆史。
我國流行血吸蟲病已有很長的曆史。據對七十年代出土的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女屍和湖北江陵鳳凰山西漢男屍的檢查,均在其體內查到了血吸蟲卵。這說明至少在二千一百多年前,我國長江中下遊一帶就有血吸蟲病病人。東晉葛洪著的《肘後備急方》和隋代巢元方著的《諸病源候論》等醫著中,都有關於“蠱毒”、“蠱毒病”、“水毒病”的論述,對流行區域、發病季節、感染途徑、臨床症狀等,都作了與現代血吸蟲病流行相似的描述。
用現代醫學科學的手段證實我國流行血吸蟲病,是本世紀初在湖南常德縣的一例下痢患者的糞便中,檢出了血吸蟲卵;差不多同時,一位英國醫師在解剖一例福建籍華僑的屍體時,在其腸係膜血管中發現了血吸蟲雌雄成蟲。此後,我國的陳方之、吳光、洪式閭、唐仲璋等學者對江蘇、浙江、福建等省的部分流行區進行了調查。以後又經許多寄生蟲學學者進行調查研究,才逐步查清了我國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蟲病,並搞清了血吸蟲的生活史。這種血吸蟲的成蟲在終宿主人和哺乳動物體內產卵,蟲卵自宿主體內隨糞便排出,在水中孵化出毛蚴,進入中間宿主釘螺體內發育、繁殖成尾蚴,然後逸至水中;尾蚴遇到人體或哺乳動物的皮膚,侵入體內發育為成蟲。二十年代初,陳方之在考察了浙江省30多個流行縣以後,寫了《血蛭病的研究》一文,把流行區分為濃厚地、稀薄地和最稀薄地3種類型。在這同時,美國寄生蟲學學者法斯特(Faust)和梅萊尼(Me leney)二氏也調查了長江下遊的部分流行區,對日本血吸蟲的生活史進行了實驗研究,並寫了《血吸蟲病之研究》一書。此外,《中華醫學雜誌》陸續報道了發現釘螺和血吸蟲病病人的情況,發表了治療病人的實驗報告和專題性論著。在解放前的將近半個世紀中,共發表有關血吸蟲病調查和研究的論文84篇。由於舊中國政府漠視人民疾苦,因而不可能對血吸蟲病流行情況進行全麵的調查,更談不上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防治。這些專家、學者隻能自發地進行零星、分散和局部的調查研究。
(二)流行範圍。
建國以後,黨和政府動員了千百萬群眾和廣大防治科研人員,在廣闊的範圍內普查釘螺和血吸蟲病病人。經過反複調查,業已查明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上海、廣東、廣西、湖南、湖北、雲南、四川12個省、市、自治區共348個縣、市流行血吸蟲病。南自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玉林縣,北至江蘇省寶應縣,東起江蘇、浙江省的沿海一帶,西至雲南省雲龍縣。整個麵積共200多萬平方公裏(包括12個省、市、自治區的非流行區在內),有一億多人口受到血吸蟲病的威脅。至一九八三年底,全國累計查出釘螺麵積共140億平方米,血吸蟲病患者1,137萬人,病牛近120萬頭。貴州省經過普查,未發現釘螺,僅有少量遷入病人,不流行血吸蟲病。
(三)流行的特點與流行區的類型。
我國血吸蟲病流行的規律和特點是:這個病的地理分布與中間宿主釘螺的分布相一致;流行區釘螺的分布又與當地水係的分布相一致;不同地區、不同人群感染的情況與當地水係陽性釘螺的分布、人群接觸疫水的頻度有密切關係;而釘螺感染率的高低,又與人、畜糞便汙染水源的程度密切相關。
我國血吸蟲病流行區按照地形可以分為水網、湖沼和山丘3種類型。水網型流行區主要分布在長江三角洲的江蘇、浙江、上海3個省、市中的59個縣、市,占全國流行縣、市總數的17%;有373萬病人,占全國病人總數的32.8%;有釘螺麵積11億平方米,占全國釘螺總麵積的7.9%。這類地區河溝縱橫,人口稠密,人、畜糞便汙染水源的機會多,釘螺陽性率和人群感染率都比較高,病人多,病情重。例如江蘇的昆山、浙江的嘉興、上海的青浦等縣,防治初期的人群感染率都在50%左右,疫情嚴重的嘉興和昆山縣,病人都超過30萬。
湖沼型流行區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5個省的洞庭湖、鄱陽湖及江漢湖群等大小幾百個湖泊周圍和長江及其支流的沿岸,以及廣東省的小片沼澤地,共有102個流行縣、市,占全國流行縣、市總數的29.4%;有釘螺麵積115億平方米,占全國釘螺麵積總數的82.1%;病人492萬,占全國病人數的43.2%。這類地區、特別是沿湖一帶,人群的感染率都很高。據湖北省陽新縣一九五六年調查,濱湖地區居民糞檢的陽性率都在45%以上,最高達72%。
山丘型流行區分布在除上海市外的各個流行地區,共有187個縣、市,占全國流行縣、市總數的53.6%;有釘螺麵積14億平方米,占全國釘螺麵積的10%;有病人272萬,占全國病人數的24%。這類地區釘螺麵積和病人占的比例雖然不大,但它相對集中,疫情嚴重的地方,人亡村毀,其危害程度並不亞於水網地區和湖沼地區。
(四)血吸蟲病的危害。
血吸蟲病的危害是非常嚴重的,它摧殘人的生命,阻礙生產發展。據江西省不完全統計,全省34個流行縣、市在解放前的四十年間,因血吸蟲病流行而毀滅的村莊有1,362個,共有315,000多人被“瘟神”奪去了生命。江蘇省高郵縣的新民鄉,在一次洪水暴發過程中,全鄉7,000多人口中就有4,014人得了血吸蟲病急性感染,先後死去1,335人,死絕31戶,留下孤兒91個,當時連屍體也無人掩埋,淒慘之狀目不忍睹。安徽省的貴池縣有個碾子下村,原來是個120多戶的大村莊,由於血吸蟲病嚴重流行,到解放時隻剩一戶4人,其中3人也得了血吸蟲病,隻有曹金雨因為是個理發師,平時很少接觸疫水,才幸免於難。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九日,《大公報》刊登了寄生蟲病專家徐錫藩寫的《不可疏忽之日本住血吸蟲病》一文,描述了浙江省嘉興縣步雲鎮血吸蟲病的嚴重危害:“嘉興步雲鎮,位於嘉興之東北隅,人口九千一百。該地居民約60%患有血吸蟲病……予曾至該鎮之牆頭村。此村在二十年前,有十餘家,約一百人,現則僅餘一家四口,此四口中予見一人已有腹水。其人口衰落之原因,均直接或間接因日本住血吸蟲病而死亡。”毛澤東同誌《送瘟神》詩篇中的“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正是舊中國農村血吸蟲病猖獗流行的真實寫照。解放初期,在一些嚴重的流行區,晚期病人隨處可見。有的骨瘦如柴,肚大如鼓;有的發育受到影響,成為侏儒;有的奄奄一息,在死亡線上掙紮。血吸蟲病真可謂是危及生命,中斷生育,遏止生長,阻礙生產,影響生活的一大“瘟神”,是壓在廣大群眾頭上的一座大山。
(五)防治血吸蟲病的成果。
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經過三十多年的反複鬥爭,我國血吸蟲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績。到一九八三年底,全國已在110億平方米的麵積上消滅了釘螺,占釘螺總麵積的78.6%。原來疫情很重的江蘇、浙江、上海3個省、市的釘螺已基本消滅;治愈血吸蟲病患者1,000多萬人,占病人總數的88%。有191個縣、市達到了基本消滅血吸蟲病的標準(即在縣、市範圍內消滅釘螺的麵積在98%以上,治愈的病人在90%以上)。有56個縣、市已經達到了消滅血吸蟲病的標準(即在縣、市範圍內連續三年查不到釘螺,能治的病人全部治好,居民糞檢陽性率在5‰以下,病牛全部治好或處理,沒有新感染的病人、病牛)。其中廣東、廣西、福建、江蘇和上海5個省、市、自治區已經基本消滅了血吸蟲病。還沒有基本消滅血吸蟲病的101個縣、市中,也有1,100多個流行公社(鄉)達到了基本消滅血吸蟲病,占這些縣、市流行公社(鄉)總數的50%以上。
我國血吸蟲病的防治工作能夠取得這樣大的成績,這是黨和政府親切關懷和加強領導的結果,是疫區廣大群眾和防治科研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有關部門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密切配合、大力支援的結果。我國政府為了消滅血吸蟲病,保護人民健康,每年撥出相當多的經費,確保開展血吸蟲病防治工作和免費查治血吸蟲病的需要,還提供各種防治藥物和醫療設備,培訓和組織大批防治、科研人員投入防治工作。據江蘇、浙江、上海、湖北、廣東、廣西6個省、市、自治區的統計,建國以來,國家用於消滅血吸蟲病的經費共7億元,還免費提供各種防治藥物和醫療設備,僅五氯酚鈉、“血防67”等滅螺藥物就有63,000多噸。此外,省、地、縣各級政府還從地方經費中拿出一部分錢支持血吸蟲病防治工作。
隨著防治工作的深入發展,流行區的麵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通過治療,一批批血吸蟲病人恢複了健康,參加了勞動,許多奄奄一息的晚期病人,獲得了新生。大批適齡青年走上了保衛祖國的光榮崗位。廣大少年兒童擺脫了血吸蟲病的威脅,正在健康成長。流行區原來的有螺荒灘、荒坡,結合生產滅螺,大都變為良田、梯田。過去血吸蟲病流行十分嚴重的洞庭湖區、鄱陽湖區、江漢平原、川西平原和長江三角洲等地,都已成為重要的商品糧和農副業生產的基地,為國家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上海市青浦縣開展血吸蟲病防治工作以來,已改變了疫區的麵貌。這個縣累計有7,400多萬平方米釘螺麵積,78%的河道兩岸有釘螺分布,全縣累計近16萬病人,其中巨脾或有腹水的晚期病人就有6,014人。青壯年中感染血吸蟲病的比例很高,一九五○年應征青年糞檢陽性率達97%;流行最重的任屯大隊,居民糞檢陽性率高達97.4%,幾乎家家戶戶有晚期病人。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經過廣大群眾和防治科研人員的艱苦奮鬥,這個縣已經達到了消滅血吸蟲病的標準。一九七三年以來,全縣沒有發現過陽性釘螺和新感染病人;2,260個流行生產隊中,有98%的生產隊已連續五年以上無螺。到一九八三年,全縣隻剩下196個病人,其中大部分還是患有夾雜症的老年病人。一九七九年檢查了1,690名應征青年,隻查出一個感染輕微的血吸蟲病人。從一九八○年起,應征青年已免檢血吸蟲病。前麵提到的疫情最重的任屯大隊,全村已經無釘螺、無病人、無新感染,生產也迅速發展,每戶社員都住上了新房,用上了自來水。防治工作的勝利,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全縣糧食平均畝產由一九四九年的366斤上升到一九八二年的1,475斤,每年向國家提供商品糧達到一億多斤。社員的人均分配水平由解放初期的不到100元,增加到一九八二年的382元。同時,農村的衛生設施也有明顯改善,全縣80%以上的生產隊實行了糞便管理,60%以上的人口用上了自來水或井水。各種常見病、多發病也比以往顯著下降。象青浦這樣原來疫情十分嚴重、現在發生巨大變化的縣,全國就有幾十個。廣大群眾徹底擺脫了那種“身無三尺長,臉上幹又黃,得了大肚病,從此難活命”的悲慘境遇,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六)防治工作在前進中的問題。
解放後,我國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的發展道路是不平坦的。由於受“左”的思想影響,缺乏實踐經驗,對消滅血吸蟲病的規律認識不足,因而工作上一度有過失誤,走了一些彎路,受到一些挫折。特別是在“大躍進”時期,不少地方出現過高指標、浮誇風、瞎指揮等問題。例如製訂消滅血吸蟲病的規劃,要求過高過急,層層加碼;有些地方不注意科學態度,滅螺工作不講求實效,銻劑治療的療程由20天療法減少為1天療法,影響了療效;少數地方還推廣過沒有經過科學鑒定的不成熟的防治方法。這些都不同程度地挫傷了群眾的積極性,使血吸蟲病防治工作受到一定的損失。而血吸蟲病防治工作受到更嚴重的幹擾和破壞,是在十年動亂期間。尤其是動亂的初期,許多防治機構被撤並,防治隊伍被解散,防治工作陷入停頓,使一些地方的疫情出現了回升。一九七六年粉碎“四人幫”,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央血吸蟲病防治領導小組全麵總結了過去的經驗教訓,提出了防治工作必須堅持長期性、經常性、科學性的指導方針,使整個防治工作從此穩步地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