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注意觀察一下自己和周圍的人,就會發現空談者總會以形形色色的方式表現出自己的" 動口不動手"。空談者有三種表現:一是空談者的口頭禪--"希望"、"但願"、"或許 "。
如果你留心觀察一下那些空談的人,就不難從他們的言談中找到一些共同的詞語"或許"、 "希望"、"但願"--這三個小詞構成了拖延時間者的心理支撐係統。而"但願"、"希 望"無異於童話故事中的夢想,完全是浪費時間。無論你怎麼"希望"或"但願",對你的 現 時的生活都無濟於事,如,我們可以聽到他們說道:
"我希望問題會得到解決。"
"但願情況會稍好一些。"
"或許問題不太大。"等等。
而事實上,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情況也沒有好轉。
二是逃避現實。
期待事情出現轉機,同時認為客觀環境造成了你的精神不愉快。這樣,即使無所事事也是理 所當然的。
不做任何沒有把握的事情,就可以避免失敗,從而也無須證實你對自己所抱的懷疑。
人們之所以空談,有三分之一的原因是自我欺騙,另外三分之二的原因是逃避現實。
通過空談,你顯然可以不去做好些令人自己感到頭疼的事。有些事情你害怕去做,有些事情 你想做又不敢做。
你認為自己目前的工作沒有任何發展前途與提升機會,但你又不願調換工作。
與人交往時遇到了各種問題,如害羞和恐懼心理等,但你又不願花氣力去麵對和解決,不積 極采取措施糾正自己的行為,而隻是消極地等待事物的自變。
維持這種自我欺騙心理可能會使你心安理得,因為你無須承認自己不是一位實幹家。
三是僅有計劃而不付諸行動。
有這樣一種人,他可得稱上空談的能手。他總是在講自己製訂了多少多少計劃,要做多少多 少工作。任何聽他講話的人隻要想象一下他所描述的緊張生活節奏,都會驚得目瞪口呆。然 而,隻要稍做進一步的了解就不難發現,這個人並沒有做多少實際工作。他總是思索著各種 各樣的計劃,但卻從未著手做任何一件具體的事情。
通過對別人評頭論足,你可以自以為高人一等。你可以通過貶低別人的行動來抬高你的形象 。這也是一種空談行為。
語言未必能表明你是個什麼樣的人。
隻要能一再談而不做,你可以永遠保持現狀,無須力求進取,也不必承擔任何隨之而來的風 險。相比之下,行為倒更能切實地反映出你的本質。
不做實際工作,你就不會取得成功。
沒有行動一切都是空談
阻礙我們行動的,往往是心理上的障礙和思想中的頑石,而不是事情本來有多麼的困難。如 果你認為一件事情值得去做,立刻行動,不打拖延,最後你就會發現你確實能夠做到。因為 沒有行動一切都是空談,拖延才是讓你停步不前的根本原因所在。
你也許經常說到類似這樣的話:"我要等等看,過段時間再做吧。"這種話表明,你已經陷 入了一種生活的惰形。對於有些人來講,這似乎已經成為他們習以為常的一種生活方式。他 們總是明日複明日,因而也就總是碌碌無為。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不難發現許多空談者,他們甚至不分事情的輕重,一律拖延。
一位人力資源經理,他在新到一個公時和人在談特談公司的崗位職責和管理製度是如何的不 夠規範,並且信誓旦旦要為公司建立一套規範的管理製度。但事隔一年,這家公司還是沒有 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製度。問其原因,他說自己每天都被陷在一些人員招聘和勞動糾紛處理 的事務當中,根本沒有時間去考慮製度化建設。就是這種毫無道理的借口讓他找到了碌碌無 為的理由。試想一下,他把不該做的事情全部做了,該做的事情一件也沒有去做,公司何時 才能走向規範?
采取"我沒有時間"的策略,這樣你就可以名正言順地不去做某件事。實際上,你若真心想 做一件事,就總會擠出時間來的。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講,隻要你具有一定的決心和毅力,你才可能實現自己的意願。然而,如 果你總是將事情推遲到未來這一時間,那你就是在逃避現實,懷疑自己,甚至是在欺騙自己 。
對於空談者來講,我們很難將這一誤區歸咎於外界因素,他們不是武斷地認為某件事根本不 可能有結果,就是說行動的時機還沒有來臨,總之,他們會為自己的拖延找到千百種借口。
染上某些不良嗜好而不願戒除,如酗酒、吸毒或抽煙,相反總是自慰:"我要願意的話,就 會戒掉的",其實你自己很清楚,你遲遲不采取行動的原因在於你根本不相信自己能戒掉這 些嗜好。
一張地圖,不論多麼精確,它永遠不可能帶著它的主人在地麵上移動半步;一個國家的法律 ,不論多麼的公正,永遠不可能防止罪惡的發生;任何寶典也無法讓你真正成功或是創造財 富。隻有行動才能使地圖、法律、寶典、夢想和目標具有現實的意義。
少說空話,多幹實事
生存就是競爭,而競爭向來就是實力和智慧的較量,誇誇其談者罕有得到造物主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