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酒後閑聊,一桌子人談到了商業成功的話題,一位在高校任教的朋友說:“為什麼智商高的,比不上智商低的?為什麼讀書多的,比不上讀書少的?為什麼成功特別偏愛‘光腳人’呢?”
這位高智商的朋友,曾經帶著對那些“智商”不高的下海經商成功人士的羨慕與不服,不料沒有幾個回合便敗下陣來,還帶著累累的傷痕。
那麼,光腳人的優勢究竟體現在何處?
相信從華人首富李嘉誠、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身上你會有所感悟。在六十年代香港樓市幾近“崩盤”時,李嘉誠拿出全部資金收購樓盤。當時人們說他是“傻子”、“瘋子”,後來他正因此舉才大獲成功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寧願放棄在哈佛大學的深造機會,中途輟學,搞起了當時無異於畫餅充饑的電腦軟件開發。沒有人說他是明智的,但他後來的輝煌也正是建立在這種“愚蠢”上。
事實證明,成功並不像人一樣媚俗,嫌貧愛富;也不會狗眼看人低,計較賢愚。它隻鍾情於摯愛它的人,有一般傻勁的人,沒有退路的人,而這恰恰是“光腳人”或“光腳人心態”所固有的“優勢”,而那些自認為是高智商的人卻沒有獲得巨大的成功,他們“輸”就輸在了“高智商”的優勢上了。
另外,在許多企業經營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也正是因為過分依賴自己的優勢。企業經營者沒有看到:首先,優勢是有時空限製的,此優勢非彼優勢,當優勢不具備所需的條件時就不是優勢了;其次,企業經營中太看重自身的優勢了,而且靜態地看待過去或今天的優勢;再次,優勢與劣勢是相輔相成的,可以相互轉化的。所以他們往往失敗,失敗在所謂的優勢上。
在國家經濟發展中,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而日本企業最懂得成本管理,從而在過去幾十年取得了很大的國際競爭優勢。中東國家、歐佩克成員國,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雖然原油價格一漲再漲,仍然不能稱之為發達國家,而且不具備一般的國際競爭優勢。這是什麼原因?企業經營管理,沒有優勢固然艱難,但更多的問題卻出現在有優勢上,出現在過分依賴優勢上。
企業失敗的例子中,我們也能夠看到輸在優勢上的身影,擅長資本運作的企業輸在資金鏈斷裂上,有資源優勢的企業輸在成本管理上……
既然優勢也有可能成為隱患,那麼,優勢還有沒有用處呢?還要不要呢?優勢的確會導致失敗,但他並非一無是處。那就看我們應該怎麼正確的看待優勢,不能驕傲自大,而應謙虛謹慎,發揮優勢,千萬不要讓優勢成為失敗的隱患。
世上並不存在一無長處,也無缺陷的廢物。人贏在優勢上之前要先跨越輸在缺陷上之欄杆。長處最明顯的人,缺陷也將最大;缺陷最小的人,請留意他也將沒有什麼可觀的長處。所以,我們突破傳統思想的束縛,不要以為有優勢就能成功,更不要以為缺陷隻會阻礙我們成功,要明白:優勢也有可能成為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