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一個競爭激烈,充滿壓力的時代。之所以會產生這些壓力,是由於一個人的某些需要、欲求、願望遇到障礙和幹擾時,引發出心理和精神上的不良反應。壓力不僅有破壞性力量,同時還有積極的促動力量,當然,這是在它變成動力之後。如同“水可載舟,也可覆舟”一樣,壓力既有好的一麵,也有壞的一麵。如果能把壓力變成動力,那麼壓力就會是蜜糖;如果把壓力憋在心裏,讓它無休止地折磨自己,那麼壓力就會變成砒霜了。
據說,美洲虎是一種瀕臨滅絕的動物,世界上僅存十幾隻,其中秘魯動物園裏有一隻。秘魯人為了保護這隻美洲虎,專門為它建造了虎園,裏麵有山有水,還有成群結隊的牛羊兔子供它享用。奇怪的是,它隻吃管理員送來的肉食,常常躺在虎房裏,吃了睡,睡了吃。
有人說:“失去愛情的老虎,怎麼會有精神?”為此,動物園又定期從國外租來雌虎陪伴它。可是美洲虎最多陪“女友”出去走走,不久又回到虎房,還是打不起精神。
一位動物學家建議說:“虎是林中之王,園裏隻放一群吃草的小動物,怎麼能引起它的興趣。”動物園裏的管理人員采納了專家的意見,放進了三隻豺狗,從此,美洲虎不再睡懶覺了。它時而站在山頂引頸長嘯;時而衝下山來,雄赳赳地滿園巡邏;時而追逐挑釁豺狗。
美洲虎有了攻擊的對手,也就有了壓力,有了壓力使它精神倍增,與以前大不一樣了。
事實上,我們的生活也是同一道理。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一個人飯後散步時可以背起手來,閑情漫步,如果讓他挑上百斤重擔,便會立即小跑起來。這是為什麼呢?答案是壓力產生了動力。
法國的維克多·格林尼亞,就是憑借壓力,激發出動力,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格林尼亞生於富有之家,他從小生活奢侈,不務正業,人們都說他是個沒有出息的花花公子。在一次宴會上,他有意接近一位年輕貌美的姑娘。然而這位姑娘卻毫不留情地對他說:“請站遠點,我最討厭你這樣的花花公子擋住視線。”驕傲的格林尼亞有生以來,第一次遭遇這樣的羞辱。這令人無地自容的羞辱,像重重的一拳,把昏睡不醒的格林尼亞打醒了。從宴會上回來,他給家人留下一封書信:“請不要探詢我的下落,容我去刻苦學習,我相信自己將來會創造出一些成績的。”果然,他在八年後,成了一位著名的化學家,時隔不久,又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後來格林尼亞收到一封信,信中隻有一句話:“我永遠敬愛那些敢於戰勝自己的人。”寫信者正是宴會上那位美麗的姑娘。
格林尼亞當眾受辱,他以為了能洗刷掉這些羞辱為壓力促使自己去戰勝自我,後來終於用羞辱換得榮譽,實現了由紈絝子弟向偉大科學家的轉化。這就是物極必反,壓力變動力的結果。從格林尼亞的轉化中,我們還可以發現: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戰勝壓力的力量就越大。
在日本有這樣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古時候日本漁民出海捕鰻魚,因為船小,回到岸邊時鰻魚幾乎死光了。但有一個漁民每次捕回的魚都是活蹦亂跳的,也因此,賣的價錢也非常高,一時搞得大家都很迷惑。漁民在臨死前才將其中的秘密告訴了他的兒子。原來,他在盛鰻魚的船艙裏放進了一些鯰魚。鯰魚生性好鬥,為了防止鯰魚攻擊,鰻魚也被迫攻擊對方。在戰鬥的狀態中,鰻魚忽略了被捕捉後麵臨的死亡威脅,所有的潛能都被激發出來,投入戰爭。這樣,盡管它們傷痕累累,但絕大部分鰻魚還是能夠生存下來。
聽完這則故事,大家恍然大悟。
人活在世上,雖然無法逃避生活和工作中的種種壓力,但是人有辦法戰勝它。戰勝它的最佳辦法就是:將壓力變為動力。
美國曾有一位旅行者在鄉間旅行時突遇泥石流,情急之下,他的奔跑速度居然打破了世界紀錄。一位英國冒險家在旅行途中遭遇地震,被埋在混凝土中,他竟將一塊半噸重的混凝土移開。有關專家經過研究認為,人體內潛藏著一種平常表現不出來的智慧和力量;正常狀態下,人的大腦隻有10%左右的能力在起作用,而另外90%左右的被儲備起來。人們遇到危難之時,被儲存的智慧和力量就會集中釋放出來拯救生命,瞬間可完成平時無法完成的大難度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