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及時鼓勵自己(2 / 2)

不知不覺應聘人叫到了小玉的名字,她小心翼翼的走了進去,出來的時候果然是苦著一張臉。小紅的結局相信不用說,大家已經很清楚了。而這就是自我鼓勵的力量。

無獨有偶,在一家公司中,老總看小李工作努力,上進心強,有意培養他。於是,把一件很重要的項目給了他讓他負責,看他這次的表現。如果他這次表現好了打算提拔他。

而小李卻因為害怕,又不會鼓勵自己把這個大好的機會白白扔掉了。

鼓勵是一種希望。弗勞倫斯·查德威克因為沒有了希望的牽引,在最後的時刻沒有給自己以鼓勵。以至於造成了她的終身遺憾,將失敗永遠定格在距終點僅一英裏的海峽上而未能破世界記錄。“行百裏者半九十”,此言不虛,它告訴我們越是最後時刻越要堅持,越要對自己充滿希望也就是鼓勵自己。

試想,一個連自己都不欣賞自己的人,別人怎麼會欣賞你?你自己都不能鼓勵肯定自己,別人又怎能鼓勵肯定你?你自己對自己都沒信心,別人怎麼會對你有信心?

因此,人要學會經常鼓勵自己,特別是到了失落,絕望,或是感到窮途末路的時候。既使你到了極至的悲與喜時,千萬要記得。危機的盡頭往往是轉機;失望的盡頭往往是希望;山窮水盡的地方往往柳暗花明;這不是精神勝利法,這是一種積極的,向上的,樂觀的人生態度。

相信大家對於西楚霸王項羽都很熟悉,他的一生就是輸在了不會給及時的鼓勵自己。公元206年,項羽在垓下之戰中慘敗,惱怒之下拔劍自刎。隻可惜了他“力拔山兮氣蓋世”。雖然當初別人也給了他鼓勵,但是,他自己沒有鼓勵自己。我們試想一下,如果當初他給自己以鼓勵,給自己以信心,回到江東,在那兒積蓄兵力,還是有可能奪回自己失去的江山的。不是有一句話叫“江東弟子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嗎?由此可見,項羽不是輸給劉了邦,而是輸給了自己。是在關鍵時刻沒有鼓勵自己,也就是沒有給自己以信心。

鼓勵是獲得成功的原動力。有了信心、希望和鬥誌,做什麼事不成功呢?其實,成功就在不遠處,隻是在最後的時刻你需要鼓勵一下自己。才能獲得成功。否則的話,成功很可能會與你擦肩而過了。

縱觀古今中外,每一位成功都是在自己的鼓勵中走向成功的。

我國漢朝蘇武敢於自我鼓勵,才在匈奴的百般侮辱下,保持了“留胡節不辱”的風格;範仲淹勇於自我鼓勵,才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文天祥敢於自我鼓勵,故能“浩氣長存”也。

英國小說家約翰·克裏西年輕時有誌於創作,他向英國各家的報社和文學報刊多次投稿,收到的卻是七百四十三張退稿信。但他從未放棄,每次都給自己加油,給自己希望和信心,鼓勵自己堅持不懈地寫作。他說:“不退稿信都將變的毫無意義。但我一旦獲得成功,每一張退稿信的價值都要重新計算。”後來他終於成了著名小說家。

法國著名作家巴爾紮克,年青時做事浮躁,經營出版印刷業破了產,欠下巨額債務,幾乎陷入了絕境。但是,他沒有頹喪沉淪,而是認真總結教訓,充分運用自我鼓勵。於是巴爾紮克重新振作,發揮了自己對文學創作的愛好和專長,終於成為世界文豪。

李白在《將進酒》詩中寫道“天生我才必有用”,他就是這樣不斷地自我鼓勵,發揮出對人世有益的作用,留下了大量的佳作詩篇。

能自己鼓勵自己的人就算不是一個成功者,但絕對不會是一個失敗者。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都一樣采用過自我鼓勵的方法,達到各種目的。張秀亞將“時時起程、時時超越”懸於壁上策勵自己;還有,有的人性情暴烈,便在案頭寫上“製怒”進行自我鼓勵,以達到心平氣和;還有的貼上“今日事,今日畢”來自我鼓勵,用來克服缺點、辦事不要拖拖拉拉。

台灣的“狂人”李敖說過:“大丈夫不能靠別人的掌聲而活,大丈夫自己給自己鼓掌。”道出了“敢於奮鬥,勇對失敗”的自我鼓勵的人生哲理。

自我鼓勵,是一個人獲得進取人生的內在動因。

人,本來就是脆弱的,隻有在不斷的鼓勵中才能向前邁進。然而別人的鼓勵又是極其有限的,隻有靠自己的不斷鼓勵,才是取之不盡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