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青年教師教學大賽”中我想到了……
教育研究與探索
作者:陳貴懷
2013年11月27日至28日在我校舉辦了第二十屆“中青年教師教學大賽”,高中文綜組共有10位年輕教師參加,這次教學比賽為促進青年教師的盡快成長搭建了展示的平台,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學習和交流的機會。作為評委的我,參與了整個大賽過程,從某種程度上,見證了我們青年教師的成長,教學大賽結束了,但也讓我想到了很多……
一、新課程理念得到了一定的體現
以學生為本,這是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有不少人把新課程理念當成教條、當成口號。而參賽的10堂課都程度不同地體現了上課老師的新理念。注重與學生的互動,整個教學過程中呈現更多的是:
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看書預習、麵對材料閱讀思考等方麵的自主學習;
在老師的引導下,互相討論、相互啟發等形式的合作學習;
在老師的鼓勵下,對某些問題爭先恐後提出自己見解、發表自己觀點的探究性學習。
例如:有位英語老師在教學的最後環節設置了一個“自我評價”,讓學生對這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自我檢測,這比以前傳統的“滿堂灌”、教師唱主角的教學理念有了一定的轉變。
另外,有位語文老師在講述《一剪梅》時,先讓學生齊讀,接著請一個學生讀,老師告訴學生告訴學生:文章中的“愁”緒都沒有讀出來。然後老師又播放音頻,讓學生體會《一剪梅》中的“愁”緒,接著讓學生再讀,老師告訴學生,文章中的“愁”緒大家還是沒有讀出來,於是老師帶領學生對文章進行層層分析,學生終於明白這“愁”的內涵所在,到最後老師讓學生再齊讀,讀聲中終於讀出那一絲“愁”緒。這個過程反映出,一切學問由問題產生。有問題才能引發思考,才能誘發人們去探究,才能激發人們去發現和創造。這樣通過老師的誘導、啟發和學生自覺的參與最終解決了問題。
二、設置情景,注重理論聯係實際
很多老師采用情境設置,材料引路,理在情中,情理交融的情境式教學方法。
例如:有位地理老師應用視頻“蘇泊爾電飯鍋”的廣告導入新課,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電飯鍋”的工作原理,這樣的選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於是老師巧妙的進入了本節課的教學主題《熱力環流》,這樣的情景設置,體現了我們的教學要聯係生活,聯係實際,聯係學生的原則。
另外,有位政治老師的在講述《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時,材料和圖片還直接引用本土的事例——“三中精神”、高二學生為高三學生加油的“激勵話語”,這些我們身邊的鮮活事例,使學生倍感熟悉和親切。
“問題”一旦與相應的情境特別是發生在學生周邊的情境結合起來,不但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討論問題的興趣,學生覺得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更讓學生懂得我們所學的理論、知識、觀點是與實際相聯係的,是有用的,是可以用來分析實際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這無疑會對學生的學習帶來巨大的動力,從而進一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使理論聯係實際的思想逐步得到貫徹,這種產生良性循環的教學也將更為有效。
三、使用現代教學手段,同時繼承和保留了優良的教學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