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體、科技活動的滲透。
文體、科技等活動,是學校教學活動的延伸和必要補充。活動的組織者,要充分認識活動的德育意義和目的,自覺地把德育目的滲透於活動之中,使活動富有思想性、教育性,具有靈魂,而不致於為了活動而活動。
(四)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實踐教育的滲透。
“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當個好學生,走上社會當個好公民”是三方教育中德育滲透的目標和要求。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這樣一些家校聯係機構,各學校大抵都有,但有些問題還須予重視。一是學校必須加強與家長的聯係、溝通和交流,對學生的表現,多一些理性的分析,少一些簡單的指責;對學生的發展,多一些激勵性的具體措施和要求,少一些否定性的情緒,以求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順利推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滲透,形成教育的合力。二是幫助家長在家庭教育意識和教育方法上的確定和完善,提高家庭教育滲透的質量。三是社會實踐教育,目的明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不失為德育滲透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之一,但由於過多考慮安全因素,學校均多顧忌而很少開展此項活動,誠為憾事。摸索出既安全又符合學校、學生、當地社會發展實際的社會實踐教育活動,則是教育工作者認真考慮的大事。也是學校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
(五)教師人格和校風的熏陶。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是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教師的道德風範,才智學識,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教師的人格、才識,是學生心目中的旗幟,是學生向往的境界,是學生理想的直觀標杆。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高度注重塑造良好的教師隊伍形象是學校德育不可或缺的須臾不容忽視的關鍵環節。
總而言之,學校教育是一項係統工程,德育又是教育構成中居首要位置的有機組成部分,實現這個係統工程的首要部件的最高目標,就必須轉換教育思維範式,整合教育概念,樹立科學的德育理念,通過突出“滲透”這一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以德育為學校所有活動的靈魂,在學校的所有活動中滲透德育,構建德育評價體係。這樣,學校德育工作才會得以走出困境,切實開展;才能取得令人欣喜的上係實效。
參考文獻
[1] 季羨林.21世紀文化瞻望——“天人合一”新解[C].21世紀中國戰略策劃.大國方略.北京:紅旗出版社,1997.
[2] 湯一介.世紀之交看中國哲學中的和諧觀念[C].21世紀中國戰略策劃.大國方略.北京:紅旗出版社,1997.
[3] 張立文.和合學——21世紀文化戰略的構想與對話[C].21世紀中國戰略策劃.大國方略.北京:紅旗出版社,1997.
[4] 朱永新.困境與越境——當代中國教育述評[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0.
[5] 顧明遠,孟繁華.國際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