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之有道 問之有法

課堂藝術

作者:李全斌

課堂提問對我們教師來說是最普遍的一種教學行為。正確的提問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思維方式和運用學過的知識,以及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還能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我們必須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出發,創設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氛圍。“啟發—促思—領悟” 是我們提問問題的三大原則,提問要能啟發學生關注問題,要能促進學生思考問題,要能幫助學生領悟、理解、解決問題。我們在化學課堂中要注意其提問的藝術,從而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一、提問的問題要突出重點和關鍵

問題抓得準、問得得當,才能擊中問題要害,引發思維。每堂課要設置哪些問題?如何設置問題?必須要深入研究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所以我們在設置問題時應將提問的問題集中在重點內容和關鍵性的問題上,要求我們不僅要準確理解教材內容,把握教材的重點,而且要緊扣教學目標,巧妙地處理教材,決不能為提問而提問,使枝節問題占用了課堂教學時間,不利於完成整個教學任務。並且我們要立足於突破難點,而教材中的難點,往往是學生掌握知識、理解內容的障礙所在,抓住難點進行設問,能化難為易,點要害,通關隘,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二、提問要注意把握好問題的尺度

提問時我們要注意掌握好問題的範圍和問題的深廣度,必須做到難易適度,所謂問題的難易適度,是指教師提出的問題既有一定的難度,必須符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問題太簡單學生會不屑一顧,問題太難會使學生無法回答問題而喪失信心,甚至於使教學不能順利進行。問題思考性適中,可操作性強,這樣的問題最具有魅力。在教學中,對於那些隻有一定深度和難度的內容,學生難以一下子理解、領悟,可以采用化整為零、化難為易的辦法,把一些太複雜太難的問題設計成一組有層次、有梯度的問題,以降低問題難度,這樣一來,問題易思易答,大部分同學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和興趣性都比較高,使大多數學生得到了鍛煉和實踐的機會。隨著所學的知識的不斷加深,提問的方式也需不斷更新和變化。此時所提問題的難度性和靈活性更要側重考慮,以便能使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和強化。提出的問題既能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和探索熱情,又能讓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經過認真思考,動一番腦筋後就可以找到答案。“跳一跳,就能摘到蘋果。”這就是對“問題要適度”的形象描述,伸手就能摘到的蘋果,學生總覺得乏味,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蘋果,學生吃起來才覺得香甜可口。同時問題設計要分別著眼於知識的不同側麵,還要根據具體內容,多種形式,可以是一下拋出所有問題也可以是步步緊逼式提問。打破學生墨守成規的思維定勢,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三、提問要麵向全體同學並給予合適的評價

我們在上課提問時,要麵向全體同學,並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然後指定個別學生回答,在這個過程中應力求使所有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思考,積極思維。教師所提問的問題,要注意針對提問的對象。對於一些基礎較差或性格較內向的學生,多以鼓勵幫助為主,以增強他們的勇氣、膽量和信心,因此問題可適當“降級”;而基礎較好或性格外向的學生通常對教師的提問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在對這些學生的積極給予肯定的同時,也嚴格要求他們回答問題時必須慎重思考再給予回答,而針對他們的問題則可合理“提高”。導入新課時的提問可問一些化學基礎尖子生,從而順利的引入新課;設置“陷阱”,旨在暴露問題的提問,可問一些思考不夠深入,化學基礎一般的學生,用化學語言表述問題需要準確、精練,若用化學語言提問時,應加以適當的解釋,這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尤為重要。教師麵向全班提問時,所提問題應既有側重整體性解釋的,又有注意細節分析的,盡量做到給每一位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同時我們要組織全班同學仔細傾聽回答,學生答完後,我們還可以讓其他學生補充或討論。有的時候學生答題結果一樣但思維過程上卻有很大的差別,還有一些情況,學生的答案是錯的,但是他思維過程中存在著閃光的地方,這就需要教師不僅對結論進行“對或錯”的評價,還要對其整體的思維過程進行分析評價“見解很獨特”、“有新異的想法”,或者再進行追問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思路。這個時候我們要留給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多一些關愛、多一些寬容、多一些鼓勵,允許學生犯錯誤,使學生相信自己有提出問題的能力,這樣學生就能夠大膽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