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任務型教學中活動的目的性(1 / 1)

淺談任務型教學中活動的目的性

學科研究

作者:張小青

任務型教學已逐漸成為中小學英語教學中一種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充分體現出其重要性,美國教育家杜威以實用主義作為教育理論基礎,通過對語言學習進行大量研究後提出“學生中心、從做中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的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要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並自主解決問題,要強調讓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得體地使用英語,自學自悟、自主學習。

一、任務型教學中活動的目的性分析

任務型教學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活動設計要體現趣味性、真實性、交際性、可操作性、階梯性、連貫性等等,活動應具有目的性。例如:趣味性的目的是讓學生願意說,真實性、交際性是讓學生有話說,階梯性是為了適應不同層次的要求,發揮學生合作意識,連貫性是讓整個課堂都在學生參與的一個個活動中和老師的無形的控製中進行。比方說上英語閱讀課,我先設計錄音完成對原文章單詞、短語或句子填空練習,用聽錄音的方式讓學生模仿其中的人物,分角色朗讀,既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又能達到聽力訓練的效果。再如:在講有關環境這一單元時,我將課本上的圖片充分利用把它們打亂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做信息匹配,一方麵可以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掌握一些生詞,另一方麵緊扣本單元的話題順利導入新課中,另外在本單元結束前展開由於環境惡化,導致一些物種瀕臨滅絕的圖片,鼓勵學生寫一封關於保護環境的信件,從而加深和達到同學們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和運用。

二、任務要環環相扣

在講與一般過去時有關的故事性短文時,先讓學生通過觀察,後發現規律,文章中運用了first、second、third、finally和and、but、because、so等詞,從而歸納出敘事類文章的寫作特點,其次描述發生過的需要用一般過去時,第三、四個任務將答案設計為一般過去時的否定句回答,是任務三知識的鞏固和提高,任務型活動要與傳統教學有機結合,才能發揮最大作用。

總之,上課是盡可能激起學生接受挑戰的欲望,但問題的設置要符合本課堂的教學目標和其中每個任務自身的小目標,設計問題時多用特殊疑問句,對活動的控製在無形中有力,不但要在課前做充分的準備和預測,更要在課堂上隨機應變,我一直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這樣來完成每單元的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