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初中生語文讀、思、議、練的能力
學科研究
作者:劉夢瑤
摘 要: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關鍵一環。多數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注重教讀、輔讀,而忽視學生自已閱讀,學生的閱讀能力難以得到有效提高。所以,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必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注重思考,加強討論,加強練習,才能上好語文課。
關鍵詞:初中語文;讀;思;議;練
一、讀
《語文課程標準》中把培養學生基本的閱讀能力當作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閱讀教學的質量如何在整個初中階段起著重要作用。閱讀可以增加我們的知識積累,開闊我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想象力,改善我們的思維品質,提升我們的創造能力;閱讀可以開啟我們的心靈之窗,塑造我們的靈魂,引導我們積極向上,涵養我們的精神;閱讀可以豐富我們的情感,使我們更富於人性,更懂得求真、為善和審美;閱讀可以改變人的心境,增加人的生活情趣,使人生活得更加充實,更有意義。因此,在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一)培養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我們最好的老師”。興趣,按照心理學的解釋,是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者進行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一旦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要想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很重要。在這個環節上,老師做好引領學生進入閱讀領域的向導,讓學生深刻認識到閱讀的目的性和重要性,把閱讀行為化作自我內驅力——主動閱讀,從而實現從“要我讀”到“我要讀”第一次轉變,並為下一次轉變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任何習慣的形成,都必須經過持久的訓練。所以,要讓學生明白“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的道理,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反複實踐,使學生逐步做到習慣成自然,並探索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良好的閱讀習慣是一個人掌握知識,理解文章,形成能力的有效途徑,尤其是初中生,正處於形成能力的關鍵階段,更要培養這種好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包括“多讀、精思、勤記、善用”四個方麵。
(三)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
古人雲:“授人以魚,僅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葉聖陶先生也說:“教是為了不教。”因此,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十分重要。我在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結構、主題、語言的模式。
(四)培養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
臧克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讀過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說明讀書尤其是讀好書具有的益處。就教材而言,閱讀量是遠遠不能滿足學生旺盛的求知欲的,這就要求學生必須運用閱讀方法進行廣泛的閱讀,學會選擇讀本、作品和鑒別吸收,在逐步提高獨立閱讀能力的基礎上,不斷擴大閱讀量和閱讀成果。但擴大學生的閱讀量並不是讓學生盲目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