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作業布置形式要多樣性
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適當地使作業形式多樣化,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在實踐中靈活運用知識技能,增進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一是作業方式多樣化,聽、說、讀、寫練習皆可。二是題型多樣化,不能隻局限於課本裏單一且內容不夠全麵的題型,而要注意靠近中考題型,每一種題型都要訓練到,並經常變換,使學生有一種新鮮感。
六、作業的布置要講究時效性
作業不僅是單位時間內教學內容的延伸與補充,而且是對某一階段內重點知識的鞏固和教學效果的評價,因而它應具有時效性(即教師布置的作業應以強化和鞏固當堂或一單元內所授重點、難點知識為主,不宜有過多超前或滯後的知識內容)。若某作業作為課內作業,就不能作為課外練習。這樣學生才能明白每次作業訓練的主旨,才能完成得輕鬆、愉快、有成效。如教材同步練習冊中的練習(一課一練),就具有較強的時效性。
七、作業布置要有趣味性
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力求做到內容有趣。讓學生在興致盎然中完成作業,在愉快中鞏固知識,培養能力,充分體現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如完形填空及閱讀理解要多選幽默而有趣的短文故事。
八、作業的布置應具適量性
新的《課程計劃》和每周五天工作製的實施,使學生在校活動總量減少。該課程計劃對學科課時量及課外作業量也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如初中英語課每周4節;初中書麵家庭作業每天不超過1.5小時(每科15分鍾左右)。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主要進行學習方法的探索和知識的係統歸類,而不是進行大量的、毫無針對性的、機械性的練習。
教師應把握好這一原則,做到選材有針對性且題量適中,不可把練習變成“題海”,更不能把布置大量的作業當成學生複習和掌握知識的唯一途徑。
九、作業布置要突出實踐性
素質教育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求英語作業布置突出實踐性內容,即把英語這種語言設計成課內外實踐性作業。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英語會話與書麵應用越來越廣,中考試卷中的實踐能力題也越來越多,這就要求教師布置有針對實踐性的練習。
十、作業布置要有實效性
就是在保證有效性的前提下,處理好作業數量與質量的關係,隻精而量少,達不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反之,盲目加大量也不利於學生智力發展,還會加重學生課業負擔,挫傷積極性,懲罰性作業更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斷不可取。因此教師要精心布置作業,把質和量有機結合,在有限的時問裏取得最佳訓練效果。
總之,要全麵實施素質教育,切實提高英語教育質量,教師隻有恰當地布置作業,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