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綜合性學習中要恰當安排,明確目標
語文綜合性學習不是一種標準化學習,它是一種比較充分體現學生個性的創造性學習活動。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己確定學習內容,選擇學習夥伴,選擇學習方式等,但是,這並不等於放手讓學生全盤負責,學生喜歡怎樣做就怎樣做。綜合性學習,從總體上說是強調自主和探究,但是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具體情況,區別對待。因此,作為教師,應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擔任好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要恰當安排,明確目標,從各個環節中給予學生適當的點撥和引導,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
四、綜合性學習中要共同合作,參與指導
綜合性學習的組織過程中,教師往往隻關注學生的小集體取得的成果,而忽視了每個學生是否參與創造成果的過程。綜合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是促進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共同進步。作為教師,應該參與學生活動的全過程。在活動內容和形式指導方麵,教師重在指導學生活動不偏離語文學習軌道,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重點從以下幾方麵給予學生適當的點撥和引導:
①指導學生製訂活動計劃;②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調查方法,獲取有效信息,記下自己的感受;③指導學生確定學習成果的展示形式。通過指導,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篩選、整理信息、發展語言等方麵的能力。
五、綜合性學習中要關注過程,做好評價
課程標準中提出: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於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尤其要尊重和保護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這種探究,既有學生個體的獨立鑽研,也有學生學生群體的討論切磋。它的教學效果不僅體現在學習成果方麵,更多體現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因此,對綜合性學習的評價不要隻看學生的學習效果,而應把評價貫穿於活動的過程中。評價的內容也應該是多樣的。除了教師的評價之外,要多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評價的著眼點主要在:①在活動中的合作態度和參與程度;②能否在活動中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③能否積極地為解決問題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資料;④能否根據占有的課內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設或觀點;⑤語文知識和能力綜合運用的表現;⑥學習成果的展示與交流。
評價時要關注學生個體的起點基礎、學習條件、努力程度,要考慮學生的變化與進步,以鼓勵為出發點,以興趣和能力的培養為出發點。這樣,每一個學生才更容易看到自己的成績和不足,更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他們真正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不斷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鍛煉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