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針對聾學生心理特點 提高英語教學有效性(1 / 2)

針對聾學生心理特點 提高英語教學有效性

學科研究

作者:邵晶

摘 要:英語學習對於聾生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聾學生的個體差異決定了他們學習英語與普通學生具有明顯差異,如何針對聾學生的個體因素因材施教,以確保發揮學生學習最大的有效性?筆者依據教學實踐,對如何針對聾生心理特點,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方麵提出一些個人的見解和相關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聾生;心理特點;英語學習;有效性

在特殊教育學校中開設英語課程體現了教育的平等性,從融合教育的角度來看,特殊教育學校開設英語課有利於加速聾學生與社會的融合,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增強他們融入社會的信心。但是,由於聾生的缺陷特點,學習英語的差異要遠遠大於普通學校學生。因此,本文筆者著眼於聾學生的心理特點,分析和研究了怎樣提高聾學生英語學習的有效性。

一、聾生心理特點的詳細分析

(一)聾生感知覺特點。

感覺是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知覺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整體屬性的反映。由於聾生的聽覺係統產生障礙,他們感知客觀事物的範圍要比健聽人感知的範圍小得多,因此他們對事物的整體屬性反應就不完整、不準確,看問題有片麵性。

(二)聾生思維的特點。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概括地反映,是感覺經驗基礎上的心理活動,是認識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語言是思維程序的標記和形成概念的符號。聾生由於聽力語言障礙,他們的思維質量帶有明顯的缺陷。由於他們主要依靠直接的感覺,依靠視覺所獲得的形象和表象來進行思維,他們對事物的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差,對於客觀事物的本質把握就比較困難。

(三)聾生注意的特點。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意識對事物警覺和選擇的表現。由於聾生單純由視覺參與主義活動,所以他們的注意範圍狹小,知識麵不寬,加之心理一直不成熟,因而對詞彙及其他書本知識注意的穩定性和持續性比健聽學生要差。

(四)聾生記憶與知識的保持。

記憶是信息貯存與再現,通俗地說,就是過去經曆過的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人的感知覺越全麵越係統,記憶也就越深刻,而這一點恰恰是聾生在記憶上的弱點。由於聾生聽力語言方麵的障礙,他們學習感知能力受到很大的限製。加之聾生相對來說知識麵較為狹窄,記憶聯想搜索能力差,可以斷言聾生對於知識的記憶特別是抽象記憶不如健聽學生。一般情況下,聾生記憶知識更多是運用機械記憶的方法,記憶持久性低。

二、分析帶來的英語教育教學啟示

(一)教育理念和教學手段的更新。

因為聾生的聽覺障礙,通過語音為中介的語言學習途徑對於絕大部分聾生而言是不可能做到的,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大多數聾生借助手語這個工具來學習語言,因此聾生學習英語可謂是書麵語、手語、口語同時進行,鑒於此,聾校英語教學要注重聾生語言能力的發展,加強和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重視個別化輔導的在教學中的作用,培養其一定的口語能力和看話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等現代教育手段的科學性、交互性、智能性的優點,發展學生利用各種感官捕捉信息的能力。

對於書麵語的教學就充分考慮聾生記憶與知識保持特點,應從易到難。每教完一個語言點,即進行相應的閱讀或寫的練習,可以是一句話或一段話的閱讀,也可以是仿句寫句來加強寫的能力的訓練。老師以引導為主,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注意及時總結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問題,加深學生的印象,鞏固知識的記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