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農村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1 / 3)

淺談農村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學科研究

作者:莫潔芳

摘 要: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麵,肩負著特殊的使命。在農村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地理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其次,學生的創新興趣是培養和發展創新能力的關鍵;第三,教師是保護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監護人”。

關鍵詞:教學;培養;創新精神;發展;創新能力

江澤民同誌在全國科技大會上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他又強調說:“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麵,肩負著特殊的使命。”江主席的講話,對我們在教學工作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創新能力的培養。[1]從這個意義上理解,在地理教學中,通過對學生施以教育和影響,促使他們去認識地理領域的新發現、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規律,培養他們具有一定的地理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地理素質基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已引起廣大地理教師的高度重視,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找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地理教學中愈來愈顯得重要。本人在具體的地理教學過程中,注重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本文就“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幾點做法和體會表述如下:

一、地理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

(一)地理教師自身要具備創新精神,這是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因為學生地理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師的主導作用又不可忽視,教師本身所具有的創新精神會極大地鼓舞學生的創新熱情。[2]因此應該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努力提高創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創新性、更靈活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不斷豐富和提高自己。

(二)教師應首先更新教學觀念,從傳統的應試教育的圈子跳出來,具備明晰而深刻的創新教學理念,教師應具有創新精神和不斷進取精神。

傳統的教育觀的基本特點是以知識的傳授為中心,過分強調了老師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教學思想,尊重學生的人格及創新精神,把教學的重心和立足點轉移到引導學生主動積極的“學”上來,引導學生想學、會學、善學。

(三)教師應該改進教學方法。

傳統教育中“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顯然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隻有通過發現式、啟發式、討論式等先進的教學方法,才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激發積極的思維,采取啟發、引導、積極參與等方法,指導學生獨立思考,尋找問題的可能性答案;培養學生敢於批判、勇於創新的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能力。應從實際情況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不同的設備條件,不同水平的學生,選擇一種或幾種最優秀的教學方法,綜合加以運用,這就要求我們既要有改革創新精神,又要著眼於實際效果。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具有創新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