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學習策略與方法
學科研究
作者:寇盧靜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究策略,英語學習也不例外。20世紀70年代以來,外語教育界有很多研究者對外語學習策略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使用有效的外語學習策略,不僅可以極大程度地改進外語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果和質量,還可以減輕學習負擔。另外,把學習策略的培養滲透到教學之中,可以促進學習潛能偏低和智力發育呆滯的學生的學習,減少他們學習的困難。(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現代社會需要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因此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學習策略有助於其自主的學習。所以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非常的重要。
許多人努力學習外語最後卻不能聽、不能說,於是喪失信心動力不再學習。可是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外語特別是英語從“十分有用”變成“幾乎必需”。學習任何一個科目都不外乎遵循“正確的方法勤奮”的道理。勤奮程度取決於動機和毅力。方法正確能保證“一分勞作一分收獲”而不致“辛勤耕耘顆粒無收”。另外正確的方法會使學習過程成為充滿樂趣的積極主動的挑戰。
一、明析外語教師的角色
提到外語學習肯定要提到外語教師。教師通過了解學生的學習策略,可以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另外,教師是為學生服務的。教師要在教學中引導和幫助學生培養學習策略。教師為學生提供指導和谘詢時,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學習策略,更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以合作夥伴或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避免給學生造成“我說的就是對的”這種印象。此外,教師是教會學生怎樣學習其教學目標,不僅僅是使學生能“學會”,更重要的是要“會學”。
二、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發揚長處,如口語、聽力、詞彙、閱讀和寫作等。最後一點很重要,部分學生在完成以上兩點以後就覺得完成了所有語言的學習任務對自己沒有了要求,等到需要用時為時已晚。
三、尋找適合的學習方式
研究表明不同的人屬於不同的學習類型。學生要了解自己的學習風格,看自己的學習策略是否與學習風格相匹配。所謂學習風格就是學生在學習方式上的偏愛。比如視覺型的學生相信“眼見為實”,凡是教師板書的內容就抄錄下來或加以特別注意,而這類學生不太注意教師口頭講解的內容。老師如果使用了某個不太熟悉的單詞,聽覺型的學生充分相信自己的聽覺,對教師口頭講解的內容很敏感。聽到不熟悉的單詞,他們往往根據發音拚寫出來。當然學習風格因人而異。學習者應該結合自己的學習風格探索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四、培養健康的學習心理
保持積極地學習態度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學生對於英語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上不喜歡發言、不願意和別的同學交流合作等一些問題。也有很多人對於考試的恐懼心理,認為自己天生沒有語言天賦、不適合學習外語。有的人則認為自己基礎太差永遠也趕不上同伴,或覺得自己記憶力太差,單詞前背後忘等。因此,我們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於英語教學中,既重視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又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積極健康的心態,可以集中精力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現代社會倡導終身學習的思想。自主學習能力是終身學習的前提,而形成有效地學習策略是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必經之路。因此,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學會如何學習,以便他們走入社會之後能夠真正實現自主的終身學習。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 潘亞玲.外語學習策略與方法.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3] 石燕萍.外語學習策略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