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課程下指導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策略的探索(1 / 3)

新課程下指導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策略的探索

學科研究

作者:吳通敏

摘 要:課外閱讀是語文課堂的一種拓展,也是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通過課外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開拓學生的視野,同時培養學生的創作靈感,提高其作文能力。在新課改的實施過程中,提倡全麵開展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如何使課外閱讀真正起到作用,取得實效,還離不開教師對課外閱讀的指導。本文以教學實踐為基礎,探討了如何指導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以收到好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閱讀指導;方法策略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生活在信息社會,就要不斷的獲取信息。對於小學生來講,閱讀是獲取信息最基本的途徑,也是最簡便的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創造條件,指導學生多讀書,並采取多種形式交流讀書心得。”教學要達到課程標準這樣的要求,不能僅靠課堂上的課文閱讀指導,還要指導學生在課外大量地閱讀,才能完成語文教學目標。

一、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指導的含義和意義

(一)課外閱讀。

所謂課外閱讀,是相對於課內,相對於教材、課文而言,就是學生利用上課以外的時間,去閱讀書報等,並領會其內容。它是學生自主地、有選擇地獲取大量信息的學習活動,近似於生活中的自然閱讀。它是為需要而閱讀,為獲取信息而閱讀,為實用而閱讀,為興趣而閱讀,它關注的是文字、文學、文化,是對生命個體精神生命的提升,並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語言的熏陶。它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特點:靈活性和開放性;自主性和合作性;趣味性和專題性。

(二)課外閱讀指導。

所謂課外閱讀指導,和一般的語文課不一樣,學生有更強的自主性,老師們把閱讀課的著眼點放在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分享閱讀的快樂,培養閱讀習慣,指導閱讀方法等目標上,力求使他們走出校門後仍能和好書交朋友,並源源不斷地從中汲取精神的養料,健全人格的發展。“策略”是一門藝術或技巧,是指為得到某種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它既包含解決某一實際問題的教學理論,又包含解決這一實際問題的帶有規律性的教學方法。

(三)課外閱讀的意義與作用。

廣泛的課外閱讀能有助於學生開闊視野,儲備知識,陶冶情操,提高表達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心理品質的成長,其意義深厚而廣泛。

三、當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分析

綜觀當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現狀,形勢不容樂觀,突出表現為以下幾方麵的問題:

(一)課外閱讀的濃厚興趣較缺乏。

首先,家長不能成為學生課外閱讀的榜樣。家長往往平時很少去閱讀書籍,也較少督促子女去博覽群書,隻關心孩子的書麵作業。有的家長觀念錯誤,隻重視在晚上或雙休日請家教輔導孩子彈鋼琴、繪畫等特長培養,學生不堪重負,當然就沒心情也沒時間讀課外書。同時,在各種媒體迅猛發展的今天,書與電視、電影、電腦和遊戲機相比較缺乏生動性、形象性、趣味性。這使得學生即使有了空閑時間也僅是沉迷於電視影碟、電子遊戲。其次,小學教育科目也越來越多,學生學業負擔也越來越重也遏製了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發展。因此,造成了學生對課外閱讀缺乏濃厚的興趣這個另人擔憂的現象。

(二)缺乏正確的指導,讀物選擇較盲目。

由於小學生缺乏正確的指導,又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粗糙低劣、甚至具有較強暴力色彩的書籍進入了學生選擇的領域。而一些較為高雅嚴肅的作品少人問津。另外,由於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存在極端功利色彩,誤以為課外閱讀會影響成績,隻重視與文化考試有關的參考書,一些科普以及人文性很強的作品魅力不再。再則,個別學生憑潮流看書,人雲亦雲,自主性不夠。

(三)方法較陳舊。

今天的學習主要不是記憶大量的知識,而是掌握學習方法——知道為何學習?從哪裏學習?怎樣學習?從問卷調查中發現,較多學生讀書時未能根據需要有計劃、有目的、有選擇地看。一味從頭至尾讀的大有人在,而現實生活中,這顯然滯後於社會高速發展的潮流。指導學生怎樣閱讀,為學生創造閱讀交流的平台,讓學生體驗閱讀帶來的成就感卻很少去關注和嚐試。由此可見,方法陳舊、呆板是阻礙學生閱讀水平提高的重要方麵。

(四)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有待養成。

據調查所得,大部分學生閱讀課外書籍時往往是囫圇吞棗,粗粗瀏覽一遍,好像走馬觀花一般,讀得不是很認真。他們在讀書時不做讀書筆記,即便是個別學生做了筆記,也無非是幾個好詞,幾句好句之類,沒有從較深層次去思考、去感受原著,缺乏自己的理解與消化,應而閱讀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學生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沒有養成,造成了閱讀效率的低下,反過來也影響了他們對課外閱讀的興趣。

四、指導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策略

加強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培養良好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不僅節約時間與金錢,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思想素質的培養和一生發展大有裨益。

(一)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研究氛圍。

通過校本研究和專家引領等途徑,構建學習化教師團隊,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研究氛圍,幫助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使教師主動成為行動研究者,研究並形成一定的課外閱讀指導策略,從而形成學校教科研特色,使“課外閱讀”成為學校的課改亮點,促進實驗教師人文素養的提高和專業成長。

(二)激發興趣,是樂於課外閱讀的源頭活水。

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點燃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渴望,全麵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

1.榜樣激勵。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能使學生產生看齊的向上心理。平時,老師可以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熱愛讀書的一些名人名家:高爾基、毛澤東、老舍、魯迅等等;也可以在班中樹立典型來激勵學生;另外教師的人格魅力和文學修養也是一筆很大的財富,教師對學生的作用更能從深層的內心產生震撼。榜樣能使學生逐漸認識到隻有多讀書,肯讀書,才能有較強的閱讀能力,才能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