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活動激趣。開展與課外閱讀有關的活動,在有趣的、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如開展與課內閱讀有關的讀書活動,由課內引領課外,以課外促進課內,相得益彰,體驗收獲的喜悅。如學了《三顧茅廬》課文後,可以開展《我說三國人物》的活動。讓學生通過課外的閱讀,進一步了解三國中的人物,並進行簡單的人物個性評價。這樣“取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好事,我們何樂而不為呢?當然還可以定期舉辦各類主題競賽,如故事大王賽、詩王競賽、成語接龍賽,以此來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熱情。
3.賞析片段。教師擷取課外文章中的精彩片段,有聲有色地向學生朗讀,來激發學生對文章閱讀的興趣。或可在學生之間、學生與家長之間等進行精彩片段的互動誦讀,使學生在相互誦讀的過程中,來理解美、感受美、欣賞美,從而使他們有更濃厚的興趣在書的海洋裏遨遊,獲得精神的享受。
4.成果展示。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的最高心理需要是:自我實現的需要。小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的同時,同樣需要我們去肯定他們的閱讀成果及其價值。他們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獲能展示出來,得到老師、家長、同學的認可與讚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實踐中,如采用“課外閱讀成長記錄袋”、“我的閱讀收獲”等成果展示的辦法,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都是大有益處的。操作時,我們要及時記錄學生課外閱讀的成果,並定期向學生反饋,使每位學生心理上產生極大的滿足感。
(三)指導學生選擇閱讀內容,進行有效閱讀。
教會學生選擇,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點”,也是閱讀教學的重要方麵。選擇,首先是選擇閱讀的內容,給學習定向——價值取向與個性發展方向。
1.指導學生選擇閱讀內容:辨別閱讀內容的是非,培養學生自覺抵製虛偽醜惡的能力;辨別閱讀內容的優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讀物,培養學生把握自己發展方向的能力;選擇閱讀的重點,培養學生果斷篩選,提煉重點的能力。
2.指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
(1)根據閱讀不同的讀物,指導學生靈活掌握“三讀法”。
第一,瀏覽性的泛讀。對大部分淺顯易懂的書或閱讀價值不高的書籍報刊,可采取瀏覽法,即“隨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內容,或通過看標題、目錄、內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第二,探求性的速讀。有時讀書是為了達到某個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項任務,如尋求某個問題的答案,專門搜集某方麵的知識等,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閱讀的奧秘在於讓大腦跑在眼球前麵,掌握快速閱讀的孩子每分鍾能讀200多個字,未受訓練的每分鍾隻能讀八九十字。速讀能求得新知識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長,趕上時代發展的需要。
第三,品味性的精讀。對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需要靜心細讀,體會立意構思,揣摩布局謀篇,欣賞妙詞佳句,像人吃東西那樣,經過細嚼慢咽,才能把書中的精華變為自己的知識營養。有的好文章要反複地讀幾遍,甚至熟讀成誦。
(2)根據閱讀的需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①圈點勾畫。即用相關的符號如“…”、“?”等,在書或文章上記錄下自己閱讀時的見解、感受,或愛,或憎,或疑,或思。
②作批注。即在文章旁邊寫出自己的見解和感受。可以品評遣詞造句的精妙,寫出自己的理解、體會和感想,可以談談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見解或由此引發的聯想,還可以指評原文的紕漏等。
③寫讀書筆記。可作摘抄、編提綱、寫體會。
④製作卡片。為了便於記憶和積累,鼓勵學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斷、佳詞妙句等寫在卡片上,以隨身攜帶,隨時翻閱、背誦。
(3)根據閱讀的目的,促使學生形成邊讀邊思考的閱讀意識。
邊讀邊思考是閱讀的基本要求。通過概括內容、複述原文、體會思想感情、理清文章條理等多種形式的專項訓練,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較、綜合、聯想等思維方法,達到以讀促思、以讀促寫的境界。
(四)快樂閱讀,享受課外閱讀。
孩子們對讀書感興趣了,就要讓孩子保持閱讀的激情。學生在閱讀是感到愉快了,就是能保持閱讀激情的理想方式。
1.自由自在,開放閱讀。課外閱讀是一種很個性化的學習和生活方式,它是依據孩子的愛好和興趣而維係的獨立的讀書活動。對待孩子的閱讀方式,我們要做到寬容一些,更寬容一些。開放性的閱讀方式,在閱讀對象上,可以采用教師開列書目與孩子自由選擇書目相結合;在閱讀量上,也應以寬容的標準來對待。可以根據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允許孩子的閱讀量有增有減;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每個學段的閱讀總量也可作前後的調整。
2.減少負擔,輕鬆閱讀結合課外閱讀。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可以提倡作摘抄、寫讀後感等,但不能強求非要以書麵形式來表達。引導和保持孩子的閱讀熱情,是課外閱讀指導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務。因此,應提倡讓孩子在一身輕鬆的狀態下,積極的個性化閱讀中,啟迪思維,激發情感,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有所思索;反對在課外閱讀時因為讀後感之類的任務成為無形的精神重壓而使課外閱讀陷入幹涸的沙漠。如果可能的話,我們當然可以讓孩子們寫寫讀後感,做做摘錄;還可以舉辦朗誦會、故事會、討論會;甚至可以組織表演。因為這些活動能給孩子創造一個寬闊閱讀的空間,讓孩子展開想象的翅膀放飛,滿足孩子的興趣,在學學、玩玩、練練中培育孩子的語文素養和綜合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