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英語教學之感

學科研究

作者:王安玖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是人們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我們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要用它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並與他人交往聯係、溝通思想,從而促進相互了解。隨著國際交往的日趨頻繁及我國政治、經濟等的迅速發展,人文素質的提高,英語顯得更加重要。然而,從目前我們農村學校英語教學現狀來看,存在的問題還相當嚴重,形式不容樂觀——費時而效率低。

其一,目前,教育部門體現學生的成績,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仍然通過筆頭考試而不是通過實際運用來衡量。因此,老師時刻擔心著自己學生的考試成績,因為學生的成績也直接關係著教師們的教學業績,決定著教師的績效工資數量。教師就隻顧試卷分數,而忽略了教學過程,沒有很好地實施素質教育,忽視了學生的全麵發展。

其二,農村小學教學設備簡陋,且缺乏一種卓有成效的測試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語言環境。農村小學的教室裏沒有電腦、幻燈機等教學設備,更談不上語音室、語言實驗室等。學生大都居住在偏遠的山區,交通閉塞,缺乏與外國文化接觸交流的機會,沒有較好的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因而,農村小學的學生特別缺乏聽力訓練及語言交際能力的訓練。

第三,農村小學的英語師資短缺,教師隊伍的整體業務素質較低。教師專業不對口,學生開口說英語少,訓練少,形成了學生隻聽不說或說得不夠的“啞巴英語”。

綜上所述,要改變目前農村小學的英語教學現狀,全麵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出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合格人才,是我們英語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培養英語學習興趣

隨著外語的重要性在農村中將日益顯示出來。因此,農村小學更應重視這一方麵的宣傳教育,轉變思想觀念,進一步了解學習英語的重要意義。農村學校的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端正學生對學習英語的態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隻有對英語學習表現出良好的積極性,且保持著積極的學習情緒的學生,才可能學好英語。

二、改變陳舊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效率

“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在課堂,關鍵則在教師。”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主渠道,教師要優化課堂教學,重視課堂教學效益,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力求課堂教學情境化。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他是讓教材內容形象化、具體化、生動化的表演者,雖然在農村進行全英語教學存在很多困難,但我們應盡可能的避免用漢語進行全篇累讀的介紹、解釋,而應引導學生真正進入會話情境。堅持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將學生置身於情境之中,在自覺和不自覺的狀態中去看,去聽,去說,去感覺,達到掌握和運用語言的目的,激發他們聽英語,講英語、學英語的興趣。

三、教師要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具體工作在於“傳道、授業、解惑”,也就是說教師要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給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教師應具有“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來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要有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誌品質,並用它們對學生進行影響和熏陶。這樣,才能培養出祖國需要的,全麵發展的,能適應社會的有用之才。

四、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師的責任不僅是指導學生“學會”英語,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會學”英語,我們不能交全所有知識,但我們可以教給學生學習所有知識的方法,這也正是學生所需要的。教師應對學生加強具體環節的學法指導,還應根據學生的實際,不斷調整教學環節,並要求學生不斷調整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及時總結,引導他們形成一套符合自己實際的學習方法。

總之,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我們必須切實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觀念、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斷更新知識,加強思想政治學習,加強職業道德修養;鑽研新大綱、新教材,不斷探索英語教學,使農村英語教學有新的突破,在農村素質教育的實施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