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實施小實驗、小製作教學手段
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重視初中教材中小實驗的教學,既有利於鞏固知識、提高能力,還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這對全麵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小實驗和小製作的完成,可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物理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學生學習物理的難度,導致了一些學生對學習物理產生畏學、厭學情緒,若能在改進課堂教學的前提下,把握住對小實驗教學的機會,通過學習體會親自製作和實踐的樂趣,就可激發興趣,認識到物理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從而激起他們學好物理的信心。通過小實驗的教學,進一步培養和加強學生的實驗技能。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我們組織學生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開展小製作活動,如:自製電動機、測力計、潛望鏡、簡易望遠鏡、三棱鏡、、電鈴、樓道電燈開關電路等。既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製作能力,又能為學生將來工作後自製簡易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礎。物理學是實驗科學提倡學生自編實驗和自製實驗器材,可培養動腦思考的習慣和動手創新的能力,又如“紙盒燒開水”、“小風輪”等小實驗的實施和操作過程,就是對知識的再學習過程,並由此達到升華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通過對小實驗的教學達到對物理知識的鞏固、複習和提高的作用。因此小製作、小實驗的實施過程就是對知識的再學習過程並由此達到升華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
四、拓展實驗教學的思路,擴大實驗探究的範圍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也就是物理的定義、定理、規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實驗和實踐活動中,那麼,我們所說的實驗也就不僅僅局限於課本上的演示實驗、探究實驗及“想想做做”小實驗,而是將實驗探究貫穿於物理學習的全過程。我們的實驗教學可以在課上,也可以在課下;可以使用實驗室所配備的器材,也可以自備自製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現有物品,經常用學生身邊的物品做實驗,如,學習了測力計的原理後,可以在家裏用橡皮筋、幾個重力已知的棋子、硬紙板、盒蓋自製測力計;學習了“光沿直線傳播”後,可利用小孔成像現象,自製針孔照相機;在學習了“光的色散”後,可增設彩虹的形成這一課外實驗;可以用大試管、注射器做潛水艇浮沉的模擬實驗;還可以用橡皮泥探究物體的浮沉條件。
讓學生利用身邊的材料來做實驗,能使學生有親切感、新奇感、熟知感,既拉近了物理實驗和實際生活的距離,又可使學生明白物理和生活緊密相連。多讓學生用這些課本上未出現的器材做實驗,可以開發學生的實驗潛能,可使學生思維更活躍、更富有創意,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實驗是物理課程改革的重要環節,是落實物理課程目標,全麵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也是物理課程改革的重要條件和重要課程資源。任何時候都應該十分重視實驗的創新。實踐證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關鍵在於教師。要讓學生具有創造精神,教師首先要實施以創造性教育。依靠具有創新的教師通過創造性的教育一定能培養出創造性的學生,而教師對實驗教學的創新又是落實這一目標的一個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