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農村初中英語有效教學困境及對策探索
學科研究
作者:黃麗林
摘 要:在新課改的過程中,西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遇到了一些困難,出現了一些與新課程預期目標不相符的現象:學生兩極分化嚴重,教學質量下滑。本文分析了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低下原因,同時根據問題的症結和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農村初中;英語教學;困境問題;方法對策
在新課程的指引和廣大英語教師的努力下,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可是,農村英語課改也出現了新的問題:教學效果不明顯,教學質量嚴重下滑,學生課堂表現及學習成績兩極分化。但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進,農村初中英語教學變得越來越困難,英語教學成績低下。那麼,如何提高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麵是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西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困境分析
當前農村中學的英語教學與城市相比,在教學條件、學生素質、師資力量等方麵存在較大差距。
(一)學校管理方麵。
1.學校領導對新課改下的英語教學不夠重視,對學校英語老師的培訓不夠到位,學校不能創造有利於新課程下英語教學的環境,英語教學設施設備嚴重不足。
2.學校英語教研活動成效不高,教師之間交流偏少,教師英語學習渠道不暢通,學校的英語課外活動嚴重不足。
3.評價體製不當,教學與考評相脫節。當前的評價體製隻注重結果不重過程。中考高考等各種大小考試就是教學的大旗和指揮棒,教師的工作以考試成績的高低來衡量,學生的好壞以分數的高低來評價,使得英語教師們圍著這個指揮棒團團轉。因此,考試考什麼老師們就教什麼,教學始終圍繞成績來進行應試教育。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這樣的教學模式脫離了學科自身特點和學習的最終目的,使英語學習與實際運用相脫節,更偏離了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軌道。長此以往,在英語學習上,學生越來越難學,教師越來越難教,學得累教得累,教學效益越來越低,城鄉差距越來越大。
(二)教師教學方麵。
新課標實施過程中,相當部分農村英語教師思想觀念不到位,抱著拒絕、輕視的態度,經常找些客觀理由作為借口,這在農村中學尤為嚴重。思想決定行動,觀念影響方式。具體體現在如:
1.教學目標理解不透徹,把握不準確。
新課程標準更加明確地規定了教學目標,把培養學生用外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作為教學的任務和目的。它要求教學中重視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外語教學中的一個突出的矛盾是如何處理好語言知識和言語技能的培養。另一個突出的問題是如何處理好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關係。比如,農村教師在課堂上大講特講語言知識,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對學生的能力培養益處不大。此外,多數教師在教材處理方麵還存在許多不足。
2.單向填鴨式教學,教師觀念陳舊,教學方式落後。
這種教學模式就是老師滔滔不絕地在上麵講,學生不厭其煩地抄筆記。這種滿堂灌、填鴨式的教法有很多弊端,老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講解,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很少,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的位置。老師過多的灌輸,導致學生疲勞困乏,學習效率低下。
3.教材處理不當。
多數教師在教材處理方麵還存在許多不足。
(1)忽視“備學生”。由於現代科技的發達,計算機、互聯網在搜集和利用信息方麵可以說是用處無窮,加上市麵上參考資料很齊備,這些東西如果用得好的話,對教師在備課,在搞教學設計的幫助可大了,這時,教師要找什麼有什麼,要查什麼有什麼,隻需用鼠標點幾下,就可下載印出來了,太方便了!但是,正因為了這個方便,許多教師根本不去考慮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把備課時的三個“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中的“備學生”丟在腦後,這是現代版的“對牛彈琴”。
(2)教學的目標和重點把握、確定不準確。部分教師把教學的目標和重點(teaching aims and important points)確定為教材裏的生詞、語法項目(new words, grammar items),這是典型的“知識目標”。上麵已講了,新教材把培養學生用外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作為教學的任務和目的,所以,我們就應該把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作為每節課的目標和重點,教學內容裏麵出現的生詞和語法也要服務於語言運用能力,簡單地說,就是要使學生能掌握,能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下運用所學的東西。所以,應把上麵的提法表達為The use of…或Learn to use …具體地說,整節課我們都要貫徹聽、說、讀、寫的語言能力目標。有的教師在教案中把目標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這未為不可,但其中的能力目標才是我們最重要的目標。
4.以應試指導教學。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主要是為了對付中考,考試內容以筆試為主,即使考聽力,所占比重也很小。為了應付考試,老師將大量的時間用來改試卷,很少注重聽說讀寫。學生滿腦都是語法的概念,“聽、說”等的應用能力很差。
5.對學生的學情研究不夠,特別是對學生的心理研究不夠。
農村學生普遍比較自卑,愛害羞,學英語張不開嘴,怕人笑話,而英語的學習需要學生大膽,敢說、敢討論。所以需要老師了解農村學生的心理,解開束縛學生的思想包袱。
6.教師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及研究活動偏少。
教師課後與學生溝通的時間少,情感聯係脆弱,使少數學生的心理需求難以得到滿足,他們甚至不敢與老師打招呼,上課不能積極回答問題,導致農村學校英語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課堂互動不夠,課堂教學效率偏低。
(三)學生學習方麵。
1.小學英語基礎太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