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設情境,激發作文興趣
學科研究
作者:何必
時下的中學生,大多都懼怕作文,一說到作文,不少人都會一個頭比兩個大。究其原因是多方麵的,其中原因之一恐怕與老師沒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有關。在作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筆者在教學中有點粗淺的體會:引導學生寫情境作文。
什麼是情境作文?所謂情境作文,就是教師有意創設一個可以看得見的“境”或一種可感受的“情”,讓學生設身其中,觀察、思考、想象、議論,觸景生情或據情捕景,然後寫成作文。教師提供的情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或場景、故事等。情境作文當堂提供了寫作素材,解決了作文中“無米之炊”的問題,使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記,有情可抒,不用再挖空心思絞盡腦汁的去憑空捏造無病呻吟了。這樣一來,學生往日視作文為負擔甚至視作文為洪水猛獸的感覺就會一掃而空,從而深深體會到作文的樂趣。
那麼,如何創設作文的情境呢?
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作文中情境創設的三種方式:一曰展現,即,或把實物搬進課堂,或當堂表演、實驗、看圖片、放錄音、放錄像視頻,或讓學生當堂參與某項活動,在課堂上展現出來。二曰捕捉,在課堂或課外突然出現的某事物,無意發現是一個很好的寫作題材,即抓住不放,見景生情布置學生作文。三曰提供,即教師把某故事情節描述給學生聽,或提供某物某人某事,讓學生去觀察體驗。
這三種創設方式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創設實景,可當堂或課後去觀察、體驗、觸景生情。展現和捕捉的就是實景。另一類是虛景,隻提供了看不到摸不著但能觸發情感的情節,要學生設身處地去思考想象,去觸景生情。
創設怎樣的情景,才能讓學生對作文產生興趣呢?
一、創設特定情境,激發觀察興趣
筆者曾經設計過一道作文題,激起了學生很高的寫作熱情和強烈的寫作興趣。作文題目是:我們班的任課老師。要求:寫目前正在我們班任課的老師,不準寫出老師的姓名、性別、年齡及任教的科目。通過外貌、服飾、神態、性格、興趣愛好、習慣語言和習慣動作的描寫,讓本班師生讀後能認定是誰就算寫作成功,否則重寫,直到成功為止。
這道作文題以寫人為內容,提出了特殊的情境要求。老師提供的是“情”(對象和要求),讓學生根據情去捕“景”(老師的外貌服飾語言行為等)寫作文。情景不是存現在眼前,而是隱藏在課後的生活中。
這樣的情境作文,老師有計劃的設置觀察目標,把觀察目標與寫作需要結合起來,使學生自覺地把老師的教學需要轉化為自己的寫作需要,變被動為主動,形成觀察生活的自覺性。
記得有一年筆者剛接一個新的班級,這個班的學生普遍存在“怕”作文的現象。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筆者第一次使用這道作文題,學生觀察一周後,一節課的時間寫了三位老師,全班68人有63人獲得了成功。其中有個學生寫了這麼一位老師:
有位老師老愛穿唐裝,而且扣子總是從最上一顆扣到最末一顆,常常扣得嚴嚴謹謹,哪怕是大熱天也如此。因為他穿得比較“古典”、“質樸”,所以時常引來同學們異樣的目光,有的同學甚至懷疑他是否是穿越時空而來的古人。但他從來都不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而且,他講課時常愛夾一些“之乎者也”的文言詞,加上風趣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