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巧設情境,激發作文興趣(2 / 2)

這篇作文老師還沒有念完,同學們就都說“這是曆史老師”!作者抓住了這位老師的穿著習慣和課堂語言習慣來寫,給人的印象太深了。

筆者每次接受一個新班後都要讓學生寫這道作文題,每次都獲得了成功。哪怕平時作文基礎較差的學生,也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觀察可以積累寫作素材、豐富寫作內容。可是平時布置學生觀察生活,寫觀察日記,學生興趣總是不高,主要原因是他們沒有觀察的願望和動力,沒有既定的目標,觀察後短期內派不上用場,看不到觀察的作用。創設了觀察情境之後,有了觀察的目標,並即刻派上了用場,又獲得了寫作的成功,因此對觀察的認識深入了一步,並產生了興趣。此後布置學生觀察家人、同學等等,然後寫相應的作文時,同學們都很感興趣,成功率也很高。

二、捕捉疑惑情境,激發想象樂趣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為重要,因為想象力是知識的源泉”。每一個青少年的頭腦裏都有許多美麗的幻想,他們常常繪聲繪色地講給自己的同伴聽。如果順其自然加以誘導,讓學生寫想象作文(或再造想象、或創造想象、或幻想),他們就會看成是顯示自己想象才華的機會,就會樂意寫。根據中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創設或捕捉一些可以發揮想象力的情境,讓他們作文,教學效果是很好的。

有一次,筆者教作文課,課堂進行到二十多分鍾,一個遲到的學生在前門喊“報告”,這突如其來的報告聲,引起了全班學生的注意,目光一齊注視著他,驚訝、猜疑、同情和責備的眼色都有,看得他滿臉通紅,很不好意思。這時我靈機一動改變了主意,放棄了原先準備好的作文題,我對大夥說:

“同學們,你們看劉星同學遲到了。是什麼原因使他遲到的呢?請同學們都猜一猜,並以你的猜想寫一篇作文。題目可以自擬,也可以用老師的題目:‘他遲到了’、‘事出有因’……”我的話音剛落,教室裏便沸騰了,大家議論紛紛,氣氛十分活躍。我因勢利導:“這是一次想象作文,同學們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天才,看誰想得新奇而合理,不一定與他今天遲到的實際原因相吻合,但必須符合當前的社會環境和他的性格特征。不要去詢問他遲到的真正原因,一旦問清了原因,作文中的想象少了,文章就不符合這次要求”。

這次作文很成功,學生根據想象為他做了幾十種假設:貪玩誤了時間;家人患病誤了時間;助人為樂誤了時間……真是五花八門,包羅萬象,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這樣的作文,不但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而且達到了培養想象能力的教學目的。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話說得非常正確。我國的古人亦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確,興趣對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作為老師,不管是教什麼,隻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變被動為主動,變消極為積極,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