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談新課程下初中物理教學的思考(1 / 2)

談談新課程下初中物理教學的思考

學科研究

作者:張凱國

摘 要:新的教育形勢對物理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傳統的教育觀、教師觀提出了挑戰,新課標迫切要求物理教師轉變觀念、重新角色定位;優化知識結構,改進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手段,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思考

新課程的改革如春風撲麵,衝擊著教育教學的每一個角落,給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同時也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初中物理教學作為一個小小的教學元素,許多關注、思考和探索也正在悄然進行。作為一名一線教學的物理教師,如何把握課程改革的精神,如何讓課程改革的理念真正融入課堂,則需要積極的探索和開拓思維。

一、掌握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思想

傳統的教學模式偏重於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將精力陷於知識點的學習和解題中,對技能、物理過程和方法則關注的較少或落實不夠。尚未體現提升民族科學素養、培養科學精神與科學價值觀的物理課程重要目標。傳統的教學模式還強調接受式學習,忽略科學探究方法的培養;強調統一性,忽視地區差異和學生個性差異。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始終體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一觀念,堅持這一觀念,才能切實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願望、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著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通過讓學生觀察身邊熟悉的現象,探究其內在的本質的物理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加強學習,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

物理學科是一門綜合程度極高的自然學科,它要求物理教師具有豐富的物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在專業素養方麵成為多能型的人才。新課程對物理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通過不斷學習,充實完善自己。隨著科技的發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湧現,並不斷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師要學習這些新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新課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張通過物理教育對學生進行素質的培養,因此,教師要學習人類社會豐富的科學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新課程對物理教師還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學研究能力、信息技術與教材的整合能力、課程設計與開發等能力。力求成為一個學識淵博、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和現代化信息素質的教育工作者。

三、積極探索,改進課堂教學模式

要想讓學生學到東西,學生得自己渴望學習而不是老師逼著學。實現這一目標的唯一方法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擔任主角,學生必須願意學而且努力學才行。新課程重視以人為本,關注對學生人格的塑造,突出對思想品德的培養,強調學生應具有健全、良好心理素質,注重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這一切隻有通過改進以往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才能實現。

(一)關注每一位學生。

每一位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人、發展的人、有尊嚴的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關注所有的學生,應該尊重、關心、牽掛他們。要容忍學生的錯誤,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增強社會責任感。

(二)注重自主學習和科學探究,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根本,是轉變學生學習中被動的學習態度,提倡和發展多樣化學習方式,特別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在探究教學中要立足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於自己的學習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