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談新課程下初中物理教學的思考(2 / 2)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敢於“放”,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主動積極的學,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但是,敢“放”並不意味著放任自流,而是科學的引導學生自覺的完成探究活動。當學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予以指導。當學生的探究方向偏離探究目標時,教師也要予以指導。

2.重視探究的過程。就初中階段的學生所研究的題目來說,結論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學生去探究,去發現,是想叫他們去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同時獲取知識。探究過程具有教育意義,教師要花大力氣去組織探究活動的教學過程,讓學生有明確的探究目標、科學的活動程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很好的分工合作,觀察、記錄、分析、描述都要實事求是,討論時要尊重其它學生的不同意見,鼓勵學生的新發現、新見解或提出新一輪的探究問題。千萬不要隻關注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急於得出結論。重視過程是針對傳統教學中過分重視結論的情況提出來的,應當注意不要一談重視過程就走向另一個極端,變成隻重過程而輕視結論。事實上,教學的結論也是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之一。

3.探究形式多樣化。物理課程標準根據科學探究的一般要求,將科學探究分為七個要素,教師可以以此為根據設計探究教學計劃。但是,在設計過程中應避免千篇一律地套用固定的探究模式,將探究教學單一化、模式化。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要求教師靈活采用多種探究形式,注重完整探究和不完整探究、課內探究和課外探究、小組探究和個人單獨探究、實驗探究和演示探究、討論探究相結合。

當然,探究教學雖然能夠很好地促使學生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全麵提升,但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學習內容都需要用探究方式來進行。新的課程理念提倡使用包括接受式、探究式在內的多種學習方式,如討論法、調查法、數據分析法、實驗操作法、決策模擬法等。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習內容靈活地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四、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手段

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化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保證。新課程改革是應時代之需而提出來的,重視實驗教學及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積極開發和製作相應的教學課件和直觀性教具,有利於其有效實施。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投影儀、計算機等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為教學現代化創造了良好的硬件條件,它改變了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把抽象知識轉化為形象的畫麵,刺激學生的感官,增強記憶,加強理解。比如過去認為抽象難懂的物理微觀世界的東西,通過多媒體的模擬演示,變得直觀、形象,有助於學生理解。

教師是新課程的實施者,而教師素質的高低是課程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當代物理教師應認清未來教育中教師的職責和使命,盡快完成角色轉變,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大膽探索,努力成為能適應新時代發展的合格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