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談初中曆史教學中的問題式教學法(2 / 2)

三、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是你的學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東西,使他們麵臨著問題。如果你能夠做到這一點,就是成功了一半。”在自主學習課堂中,我根據曆史學科特點:一是情境導入,指導觀察;二是情境體驗,引導想象;三是幫助理解,指導“疏通”;四是提出“問題”,展開思維;五是激發情感,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如學習秦始皇時,我讓學生“穿越時空隧道”來到秦朝,然後讓一些學生展現當時的圖片,了解當時的情況,讓學生去主動思考和參與。如果我就是秦始皇,我會怎麼做?他的哪些做法和你觀點一致?哪些又有差別?為什麼?我們又該怎樣來評價他呢?

四、鼓勵學生主動提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學是師生共同活動。創新始於“問題”,提出新問題或者從新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往往會有新的發現和突破。“問題”產生於“好奇”與“質疑”,問題是主體對外界信息的感知與應答。從形式上看,教師設置問題、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問題、回答問題,教師問什麼、學生答什麼也是互動教學。但是,這種互動相對單一,學生的思維沒有打開,更談不上拓展的空間。這種問答式的教學時間一長,學生的依賴性無疑也會增強,在這種接受性的學習方式中,學生失去了提問的權力,失去了質疑與深層的思考,失去了自主探索的權力,最終失去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更談不上創新能力的培養了。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原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整個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的能力。任何時候都應鼓勵學生提問。”(【美國】肯尼思·H·胡佛)在自主學習課堂中,我依據這一理論,大膽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

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錯的要注意正確引導,正確的要給予保護和鼓勵,有時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難以解答時,就實事求是“承認”不懂,切忌搪塞、挖苦打擊。如:我在一次曆史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嶽飛的抗金鬥爭時,同學們對嶽飛不是民族英雄而隻是一個抗金英雄通過討論都能理解,這時有學生提出嶽飛在抗金時曾經使用過一種陣法——滿天星,這是什麼陣法呢?我從來沒有聽說過,更無從知曉它的一切,但我能勇敢承認“我不知道”,表揚了學生的涉略廣泛,善於思考,勇於提問,並留作業讓學生查找有關資料,同時希望下去多看曆史書籍,增加自己的知識麵。對於質疑的處理,無疑讓這節課錦上添花,體現教師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勇於探索科學的精神。

總之,問題式教學法是一種現代啟發式教育法,突出了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這樣一來,既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我相信在教學實踐中勤於摸索,就會使問題教學法在中學曆史教學中煥發出它獨有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