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談高中語文有效教學的幾點思考(1 / 2)

談談高中語文有效教學的幾點思考

學科研究

作者:劉雍

摘 要:眾所周知,有效教學是指“凡是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的教學活動”;有效學習,則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再單純地、機械地記憶、模仿,而是動手、動腦、實踐,從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積極的學習活動。前者,強調了教師的有效教學的內在機智;後者,強調了學生有效學習的突出特點,這就使教與學對立統一到語文學習活動中來。

關鍵詞:高中語文;有效教學

語文課程改革後,打破了“一部教材講到底,一張嘴講到底”的傳統課堂模式以及用單維的學習和機智,而對原有的語文教學大綱進行了修訂和調整,將中小學的閱讀與鑒賞放到了一個十分突出的位置,對閱讀的數量、內容、質量以及速度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這個要求,無疑更強調了語文教學以及語文學習的有效性和發展性。那麼,麵對新教材和新課標,語文課應該怎樣上,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以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合作能力,以提高語文教學和語文學習的實效性。下麵我就結合高中語文新教材教學,談談自己的幾點想法與做法。

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語文有效教學和有效學習的基礎

所謂“自學能力,是指一個人較少依賴他人的幫助掌握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它主要包括獨立閱讀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以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它包含了兩方麵的要義:一是知識經驗的積累;二是對語文知識、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麵的要素的融彙整合,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怎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如何讓自覺能力成為有效教學和有效學習的基礎呢?結合新教材、新課標和教學實踐的點滴所得,筆者利用“‘學案’培訓法”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這裏所說的“學案”,就是學習者獨立自主地探究完成學習的方案。

眾所周知,教學必須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這應該是確定的。在傳統的語文教學和語文學習中,這些內容,無疑是由老師告訴學生的,然而在語文新課程下,既要注重老師的教,又不能忽視學生的學,因而,這些內容又應該由誰來確定呢?我的做法是:老師不妨放下手中的專利,把決策權還給學生,以真正地拋磚引玉。

本學期中,本教學班,學生自購最多的教輔書就是《中學教材全解》。從該書的單元要求、單元內容中,學生自然又會篩選出本單元的四篇課文在知識、能力、德育以及美育等方麵的目標和重、難點。這個目標和重點、難點雖詳細了不少,可操作性也強,但知識點卻有遺漏。

通過對本單元的知識短文以及對“高考說明”中關於本單元的知識體類的要求、研究和分析中,結合自身的薄弱環節深層次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