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課改下高中文言文教學現狀及對策探索(1 / 3)

新課改下高中文言文教學現狀及對策探索

學科研究

作者:明慧芬

摘 要:新課標下高中語文課程中文言文部分的教學,既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又是語文教學的難點:難教、難學。文言文教學的低效是長期困擾著語文教師和廣大學生的問題。在新課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文言文有效教學策略的探索是很具有現實意義的。本文分析了目前高中文言文教學現狀,並嚐試對現狀進行改革。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文言文;教學策略;探索研究

文言文是中華民族曆史的載體,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一部分,有著豐富的精神資源。它能夠陶冶人的心靈,熔鑄人的精神,有利於青少年成為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性情中人,體現出教育對人的終極關懷。

然而在現實高中文言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教地辛苦,學生學習興趣不大,文言文教學效果差、效率低。截至高中畢業,學習文言文的時間並不短,但不少人獨立麵對一篇文言文時,卻還是一片茫然。

高中新課程改革在廣西從試驗到推廣,已有兩年時間了,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績。但在目前高中語文課改教學實踐中,文言文閱讀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存在的不少問題令人擔憂。如何使言文教學更為有效,已成為高中階段語文教學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

一、文言文學習現狀調查及分析

目前,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流行這麼一句順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對文言文,學生非常厭學,教師也很迷惑,花的力氣大,收效卻甚微。另外,從近幾年的高考語文試卷來看,純粹的對文言文知識的直接考察逐年降低。在此影響下,一方麵教師逐漸減少了對語法知識的教學,而學生的學習意識和興趣也淡化了。最終造成了學生的文言文閱讀水平和學習能力一落千丈。

(一)學生方麵。

1.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在降低。大部分學生並沒有對文言文學習的價值有足夠的認識,隻有一小部分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是因為認識到學習文言文可以增加知識、熏陶情操,他們學習文言文的目的是認識古代社會、了解古代優秀文化、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大部分學生對文言文產生興趣的原因是出於自己對文言文的感性的認識:或者文章的語言優美,或者教師的講解生動;還有不少學生對文言文產生興趣的原因是迫於考試的壓力。再加上教師在教學時往往把力氣用在講解文言實詞、虛詞、句式上,文言文教學變成了背誦和默寫文言文解釋。由於教學方法單一,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學生處於被動的狀態,缺乏閱讀文言文的體驗,更不要說多角度創造性的閱讀,學生逐漸對文言文失去了閱讀的興趣。

2.學生沒有養成閱讀文言文的良好習慣。從調查情況看,接近二分之一的教師“逐字逐句串講為主”,延續初中時的教學方式,勢必養成學生的依賴思想,使之被動的學習文言文,無法養成利用工具書閱讀文言文的習慣和在閱讀中思考質疑的習慣。另外,文言文教學評價主要依靠考試,側重終結性評價,缺乏對文言文教學過程和學生綜合能力的形成性評價。文言文考試內容缺乏綜合性、靈活性,隻重結果,輕視過程,隻重考查知識的積累,忽視對知識運用能力的考查。這直接導致學生把學習重點放到詞語記憶和反複練習上。

3.學生缺少文言文的積累。教師在教學文言文時重在講,學生學習文言文重在記,文言文學習成了古漢語知識的學習,學生缺乏對文言文的整體感受,缺乏對誦讀的高度重視。由於文言文考試隻考查文言名句,因此有的學生把背誦名句當作自己學習文言文的目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文言文的積累。另外,由於教師在教學文言文時隻注重課內文言文教學,講究“字字落實”,忽視補充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課外文言文閱讀材料,學生缺乏課外文言文閱讀,學生的文言文知識得不到遷移,文言文閱讀能力無法提高。

(二)教師方麵。

多數教師雖然認識到了文言文的巨大價值,但由於考試方式、評價機製的限製以及自身的局限,教學文言文的方法基本上是隻求微觀理解,往往隻著重於字詞串講、句子翻譯,而不注重把握文章意蘊,分析文章內容,更談不上評價、鑒賞。教師對教材的把握不夠深入、開闊,沒有實現對教材的再創造。對課文的講析也僅僅停留在課文材料本身,而沒有在深廣的學術背景、文化背景下實現對教材的宏觀把握。對於誦讀、積累等教學要求,由於在考試中作用不明顯,多數教師並未給予足夠重視和實施。由此可見,師生並未擺脫高考指揮棒,而作為教育的實施者的教師在教學目標的導向上也未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二、新課標下高中文言文教學改革的策略

麵對目前文言文教學低下的現狀,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抱怨無濟於事,隻能找出問題,尋找對策。

(一)大膽整合教材,組織“生本”文本材料。

現代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文言教材應當盡可能地體現這種生活才會讓學生喜歡。教材編著者應該從現代生活出發,到古文言文中去尋找現代生活的影子,增選一些能夠“古為今用”的文言素材放在中學文言教材裏。例如,當今深受世人矚目的人口、能源、汙染、戰爭、動亂、腐敗、旅遊等重大問題、熱點問題都能在文言文中找到相應的文章,相信這其中也必有適合中學生學習的文章。若讓學生學習這些文章,一定會比以往隻注重選用關於傳統政治、文學藝術的文章更能引起其學習興趣。而作為普通的高中語文教師,也可以編選補充一些與現代生活有密切關係的文章作為泛讀材料。

在教學中,可以大膽整合教材,組織“生本”文本材料。首先,為了教學的方便,不徹底打亂教材編排順序,而是調整具體篇目的教學順序、教學側重點,或者相機把有關的現代文篇章與文言文結合起來,以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