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自信是成功的基礎。當學生願意去把自己的想法、感受通過片段等形式表達後,我決定結合課文強化他們的習作意識,加強他們的表達願望。如:我在教學《每逢佳節倍思親》這一課時,這篇課文教完後,舉行了一次“我思念的××”為主題的班會活動。要求學生把自己最思念的親人、老師、同學等(不管是生離的,還是死別的)用幾句話描述出來。同學們踴躍發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學是這樣說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啊,轉眼間一年的中秋節又到了,半年前與媽媽分別時的情景又浮現在我的眼前。記得媽媽要去廣東的前一天夜晚,我總跟在她的身旁,她出去我跟著,她睡覺我伴著。而且我還緊緊地捏著她的手,生怕她即將離去。第二大,我早早地起床了,發現媽媽己提著包急匆匆地走出了家門,此時我連頭也沒梳,散著發就在後麵追,我邊追邊喊,媽媽也邊跑邊抹淚。到了夜晚,我覺得房裏空蕩蕩的,怎麼也睡不著,隻好抱著媽媽睡過的枕頭聞聞她留下的體味。”這樣的描寫最感人,學生也能說真話、實話。我在教學實踐中還經常讓他們續寫課文內容、改寫故事等。讓每一位學生把自己認為練筆中最棒的地方展示給大家。如此一來,想要擁有更多的成就感就要用心去寫的心理,這無疑也促進了他們的表達欲望。
四、模仿開始,逐漸創新習作
在作文教學中,如果說對課文進行改寫、續寫還較容易的話,那在學生們跟前提起“作文”二字,他們就很犯難了。在學生的意識中,作文是很深奧的,太可怕了。為此先要打消他們的擔憂,告訴他們,前麵他們所做的那些練筆就是習作。這樣一來,他們就對習作有了信心。中低年級學生們的知識水平欠缺,所以在表達上不是很準確,如果我們對他們的要求過高,就有可能使他們產生畏難的心理情緒。考慮到此,我先讓學生們從仿寫開始,讓他們覺得習作沒什麼難的,然後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寫出自己的東西。在仿寫時,我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或習作例文的表達方式,改換其中的內容,在仿寫時也加入自己的想法,放開手讓學生去盡情揮灑。而對於學生的習作,我盡可能多地少改動,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每篇習作謄、抄前,我會和學生們一起進行修改。教給他們修改的方法,提出修改要求,在交流展示中共同進步,我進行第二遍修改後,學生再進行謄抄。
五、注重作文的評價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於作文,樂於作文,因而對學生的文章要求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應根據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有較高的要求。基礎差的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佳句也應及時表揚。有一次,我發現一個平時作文很差的學生在文章中準確地用了一個表示時間過得很快的詞“刹那間”,於是我在批語中這樣寫道:今後能多看點書,認真作好記錄,老師相信你的作文會更上一層樓!這樣做,能讓一些差生得到鼓勵,看到希望。通過努力,大部分學生能將事情完整地敘述清楚、明白,做到語句通順,能圍繞一個意思去寫出好的文章。
總之,作文教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師必須在教學理論的指導下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不斷總結經驗,才能於學生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