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談現行英語考試評價方式的思考(2 / 2)

三、呼喚新的科學的評估體係

《中學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和初步的交際能力,那麼我們平時的教學和測試應與之相適應。首先,聽說領先。在課堂上盡量說英語,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同時注意每個學生的心理因素,對一些心理素質較差的、不敢開口的學生,開始可以不讓他們急於上口,而且讓他們多聽。研究表明,這種“沉默期”對學生以後的外語學習大有裨益,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讓學生隻會做些選擇題或判斷題,而是要培養學生在語境中理解話語的能力,即培養學生語用能力。能就課文、村料內容開展討論,以教育學生的思辨能力。寫作教學應落到實處,靠背幾篇範文應付考試的現象應該杜絕,要紮紮實實地從拚寫、句子、段落練起,逐步提高學生的篇語連貫能力,連貫手段的運用應作為一個標準。

可見,全麵提高學生英語學科的素質,重在學生對英語的活用能力,即交際能力。教學評價應起積極的導向作用。因此,首先評估體係本身應該是科學的。那麼怎樣完善評估體係,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

(1)提高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對素質教育的認識,不把考試作為評價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成績的唯一手段。招生考試製度采取多種形式的升學選拔製度,重視學生全麵素質的提高。

(2)英語試題題型要淡化語法,著重測試學生交際能力,同時聽力和口語應納入考試內容,且按不同年級以不同比例計入總分,基礎年級應偏重聽說的考查,高年級應偏重閱瀆與寫作教學。

(3)開展英語課外活動,學唱英語歌、表演英語節目、舉辦英語角,以增加學生實踐英語的機會,為真正交際創造條件。

(4)提高中考命題英語語言測試理論水平和實際命題能力,為客觀評價學生英語實際水平提供有效的、可信的“量具”,使考試這個指揮棒把師生引向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