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怎樣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科研究
作者:趙飛
讚可夫說過:“凡沒有來自內心求知欲和興趣的東西,是最容易從記憶中揮發掉的。”興趣是動力的源泉,興趣更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影響教學活動的重要因素。要讓學生獲得持久不衰的學習動力,教師必須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有效教學的手段和著力點,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如何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
一、導入新課要新穎有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作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因此,在導入新課時,教師一定要找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或學生了解的事件,這樣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才能把心理活動指向集中的學習對象上,從而誘發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在其大腦皮層形成對新課內容的興奮中心,使得學生把注意力引向特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軌道上,產生學習的直接動力。這樣才能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基本技能。
二、進行情感交流,增強學習主動性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新課程要求改變以往“師教生受”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的過程,而應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友好的師生關係與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利於形成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因此教師要摒棄師道尊嚴的作風,加強與學生感情的交流,增進與學生的友誼,使學生對老師有較強的信任感、親近感,那麼學生會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喜愛你所教的數學這門課上了,達到“尊其師,信其道”的效果。隻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的狀態,才能真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創設生動的探究情境,引導學生在實踐中自主學習
數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創設生動有趣的探究情景,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究出“真理”,學生學習的興趣自然提高。如教學一年級數學上冊分類一課時,在教學生明確什麼是分類知識之後,我有意識地放手讓學生主動實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將不同顏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狀的20多個三角形打亂放在一起,讓學生去分類,看誰分得合理。同學們爭先恐後搶著去分類:有按顏色分類的;有按大小分類的;有按形狀分類的;也有胡亂分的。再找學生說明這樣分的理由,對講不清理由的學生予以指導,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自主學習、主動實踐。學生不但掌握了新知識,還學到了一定的學習方法,認為數學有“意思”,從麵對數學的學習抱有一種想學、樂學、會學的態度。
四、以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